氟,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產品,微量元素資訊)之一,是牙齒的保護傘。氟化物是以氟離子的形式,廣泛分布于自然界。骨和牙齒中含有人體內氟的大部分,氟化物與人體生命活動及牙齒、骨骼組織代謝密切相關。氟是牙齒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進牙齒琺瑯質對細菌酸性腐蝕的抵抗力,防止齲齒,因此水處理廠一般都會在自來水、飲用水中添加少量的氟。據統計,氟攝取量高的地區,老年(老年營養產品,老年營養資訊)人罹患骨質疏松癥的比率以及齲齒的發生率都會降低。曾有長期飲用加氟水會致癌(抗癌產品,抗癌資訊)的說法,目前這種說法已被美國國家癌癥協會否定了,所以大家盡可以放心。
氟
化學元素解釋:
基本信息
元素名稱:氟
元素符號:F
元素原子量:19.00
元素類型:非金屬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12.6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0.5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1
地殼中含量:(ppm)950
質子數:9
中子數:10
原子序數:9
所屬周期:第二周期
所屬族數:VIIA
氧化態:Main F-1
電子層分布:2-7
晶體結構:晶胞為簡單立方晶胞。
化學鍵能:(kJ /mol)
F-F:159
F-O:190
F-N:272
C-F:484
標準生成熱:0.0kJ/mol
標準吉布斯自由能:0.0kJ/mol
標準熵:202.7 J/K*mol
電離能:(kJ/ mol)
M - M+ 1681
M+ - M2+ 3374
M2+ - M3+ 6050
M3+ - M4+ 8408
M4+ - M5+ 11023
M5+ - M6+ 15164
M6+ - M7+ 17867
M7+ - M8+ 92036
M8+ - M9+ 106432
晶胞參數:
a = 550 pm
b = 328 pm
c = 728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熱導率:W/(m·K) 27.7
發現人:莫瓦桑(H.Moissan)
發現年代:1886年
發現過程:1886年,法國的莫瓦桑在鉑制U型管中,用鉑銥合金作電極,電解干燥的氟氫化鉀,制得氟。
基本簡介
氟呈蒼黃色氣體,密度1.69克/升,熔點-219.62℃,沸點-188.14℃,化合價-1,氟的電負性最高,電離能為17.422電子伏 特,是非金屬中最活潑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強,能與大多數含氫的化合物如水、氨和一切無論液態、固態、或氣態的化學物質起反應。與水的反應很復雜,主要氟化氫和氧,以及較少量的過氧化氫,二氟化氧和臭氧產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換其他非金屬元素。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屬和金屬元素起猛烈的反應,生成氟化物,并發生燃燒。有極強的腐蝕性和毒性,操作時應特別小心,切勿使它的液體或蒸氣與皮膚和眼睛接觸。
氟元素是一種反應性能極高的元素,被稱為是“化學界頑童”。但是氟一旦與其它元素結合,就會成為耐熱、難以被藥品和溶劑侵蝕的具有"高度安全性能"的化合物。而且氟樹脂等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防粘、防水、防油、潤滑、彎曲率低、電氣性能好等優異性能。氟元素被廣泛應用于家庭用品、辦公自動化設備、半導體、汽車等領域。氟原子非常小,僅次于氫原子。氟化合物具有無限的潛力,今后一定會有無數種具有各種特性的氟化合物誕生。
來源與用途
元素來源:可從電解熔融的氟化鉀和無水氟化氫的混合物中制得。
元素用途:液態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劑。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膠有特別優良的性能。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膠等高分子,具有優良的性能,用于氟氧吹管和制造各種氟化物。
氟化物產品
特性 應用實例 應用范圍 使用產品
潤滑性 球閥密封墊 化學 NEW POLYFLON PTFE
AT密封環 汽車NEOFLON FMC(復合材料)
含填料POLYFLON PTFE
索導管 汽車 POLYFLON PTFE
耐熱性、不粘性等 熨斗 家庭表面涂層涂料
電飯煲、烤鍋 家庭表面涂層涂料
耐熱、耐油 曲軸油封汽車DAI-EL
耐藥品、密封性等 氣缸墊片汽車 DAI-EL LATEX
氣門油封 汽車DAI-EL
加油管 汽車DAI-EL
燃料管 汽車DAI-EL
脫模性 塑料橡膠用脫模劑機械 DAI-FREE
脫模用薄膜機械 氟樹脂薄膜
耐腐蝕性·清潔性 片載盒半導體 NEOFLON PFA
HD用墊片電氣·通信·信息DAI-EL
耐氣候性·防污性 建筑物外部涂裝 建筑ZEFFLE
石材混凝土防護建筑 MAMOLUN
防污性 玻璃等表面防污 電氣·通信·信息OPTOOL DSX
透明性 太陽能加熱器覆膜 機械氟樹脂薄膜
電氣特性·阻燃性·耐熱性 LAN電線電氣·通信·信息NEOFLON FEP
氧傳感器電線汽車POLYFLON PTFE
電氣特性 電池電極的粘合劑電氣·通信·信息POLYFLON PTFE
主要性質
熔點為-219.6 ℃,沸點為-188.1 ℃,密度為1.696 g/L(0 ℃)。淡黃色氣體,是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用于制氟化試劑以及金屬冶煉中的助熔劑等。氟,原子序數9,原子量18.9984032,元素名來源于其主要礦物螢石的英文名。1812年法國科學家安培 指出氫氟酸中含有一種新元素,但自由狀態的氟一直沒有制得。直到1886年,法國化學家穆瓦桑將氟化鉀溶解在無水氫氟酸中進行電解,才制得單質氟。由于氟非常活潑,所以自然界中不存在游離狀態的氟。氟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72%,重要的礦物有螢石、氟磷酸鈣等。氟的天然同位素只有氟19。
氟是化學性質最活潑、氧化性最強的物質,,氟能同所有其他元素化合;氟與溴、碘、硫、磷、碳、硅等物質在低溫下就能猛烈化合;氟離子體積小,容易與許多正離子形成穩定的配位化合物;氟與烴類會發生難以控制的快速反應。
氟是鹵族中的第一個元素,但發現得最晚。從1771年瑞典化學家舍勒制得氫氟酸到1886年法國化學家莫瓦桑分離出單質氟經歷了100多年時間。 在此期間,戴維蓋·呂薩克、諾克斯兄弟等很多人為制取單質氟而中毒,魯耶特、尼克雷因中毒太深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莫瓦桑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教訓,他認為,氟活潑到無法電解的程度,電解出的氟只要一碰到一種物質就能與其化合。如果采用低溫電解的方法,可能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途徑。經過多次實驗,1886年6月26日, 法國人莫瓦桑終于在低溫下用電解氟氫化鉀與無水氟化氫混合物的方法制得了游離態的氟,并獲諾貝爾化學獎。
發現
正是經過19世紀初期的化學家發反復分析,肯定了鹽酸的組成,確定了氯是一種元素之后,氟就因它和氯的相似性很快被確認是一種元素,相應的存在與氫氟酸中。雖然它的單質狀態一直拖延到19世紀80年代才被分離出來。
氟和氯一樣,也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鹵素中,它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氯。早在16世紀前半葉,氟的天然化合物螢石(CaF2)就被記述于歐洲礦物學家的著作中,當時這種礦石被用作熔劑,把它添加在熔煉的礦石中,以降低熔點。因此氟的拉丁名稱 fluorum從fluo(流動)而來。它的元素符號由此定為F。拉瓦錫在1789年的化學元素表中將氫氟酸基當作是一種元素。到1810年戴維確定了氯氣是一種元素,同一年法國科學家安培根據氫氟酸和鹽酸的相似性質和相似組成,大膽推斷氫氟酸中存在一種新元素。他并建議參照氯的命名給這種元素命名為fluorine。但單質狀態的氟卻遲遲未能制得,直到1886年6月26日,才由法國化學家弗雷米的學生莫瓦桑制得。莫瓦桑因此獲得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是由于在化學元素發現中作出貢獻而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第二人。
比較一下氯和氟的發現史,是很有意義的。氯在它的單質被分離出來30多年后才被確認為是一種元素;而氟在沒有被分離出單質狀態以前就被確認為是一種元素了。這一史實說明在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逐漸掌握了它們的一些規律后,就能更快、更清楚地認識它們。
其他資料
食物來源
一般情況下,動物性食品中氟高于植物性食品,海洋動物中氟高于淡水及陸地食品,魚和茶葉氟含量很高。
代謝吸收
膳食和飲水中的氟攝入人體后,主要在胃部吸收。氟的吸收很快,吸收率也很高。氟的吸收還受幾種膳食因素的影響。鋁鹽、鈣鹽可降低氟在腸道中吸收,而脂肪水平提高可增加氟的吸收。氟一旦被吸收,即進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并有部分排出體外,從血漿來的氟與鈣化的組織形式復合物,此外還分布于軟組織的細胞內外間隙。腎臟是無機氟排泄的主要途徑。
生理功能
1、氟在骨骼和牙齒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氟是牙齒的重要成分,氟被牙釉質中羥磷灰石吸附后,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抗酸性腐蝕的、堅硬的氟磷灰石保護層,有防止齲齒的作用。
2、人體骨骼固體的60%為骨鹽,而氟能與骨鹽結晶表面的離子進行交換,形成氟磷灰石而成為骨鹽的組成部分。骨鹽中的氟多時,骨質堅硬,而且適量的氟有利于鈣和磷的利用及骨骼中沉積,可加速骨骼成長,促進生長,并維護骨骼的健康。
需要人群
1、老年人骨鈣流失較多,易發生骨質疏松癥,注意氟的攝取對身體有益。
2、青少年的牙釉質還很脆弱,加之又較喜好甜食,易發生齲齒,補氟十分必要。
生理需要
成年人適宜攝入量為1.5mg/d,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3.0mg/d。
過量表現
急性氟中毒的癥狀和體征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心功能不全、驚厥、麻痹以及昏厥。長期攝入低劑量的氟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為氟斑牙,而長期攝入高劑量的氟則可引起氟骨癥。氟中毒:主要表現為氟骨癥和氟斑牙。氟斑牙:牙齒畸形、軟化、牙釉質失去光澤、變黃;氟骨癥:骨骼變厚變軟、骨質疏松、容易骨折。氟中毒晚期往往有慢性咳嗽、腰背及下肢疼痛、骨質硬化、肌腱、韌帶鈣化和關節(關節產品,關節資訊囊肥厚、骨質增生、關節變形等。另外,機體代謝過程中所需要的某些酵素系統會被破壞,導致多器官病變。
食物來源
鱈魚、鮭魚、沙丁魚等海鮮類食物、茶葉、蘋果、牛奶、蛋、經過氟處理過的飲水等。
缺乏癥
齲齒、骨質疏松、骨骼生長緩慢、骨密度和脆性增加是缺氟的主要表現,另外還可能造成不孕癥或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