鉈,一種金屬元素,符號T1,白色,質柔軟。其化合物有毒。英文名:Thallium,源自thallqs,意為嫩芽──因它在光譜中的亮黃譜線帶有新綠色彩,1861年發現。它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硫酸鉈── 一種烈性的滅鼠藥。鉈是無味無臭的金屬,和淀粉、糖、甘油與水混合即能制造一種“款待”老鼠的滅鼠劑。在撲滅鼠疫中頗有用。
鉈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戌集上】【金字部】 鉈;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328第06(點擊查看原圖)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註】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又【類篇】施智切,音翅。義??同。○按《廣韻》視遮切註: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
考證:〔【廣韻】式支切,音詩。〕 謹按詩音申之切與鉈不同音。施音商支切與鉈同音。謹改音詩爲音施。又類篇施智切,音屍。謹按屍音升脂切與鉈不同音。翅音施智切與鉈同音。謹改音屍爲音翅。
化學元素解釋:
簡介
鉈,原子序數81,原子量204.3833,化學符號來源于其光譜譜線的嫩綠色,原意是“嫩枝”。1861年英國化學、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在研究硫酸廠廢渣的光譜中發現這一元素,并命名;次年克魯克斯和拉米幾乎同時分別用電解法制得鉈。鉈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十萬分之三,以低濃度分布在長石、云母和鐵、銅的硫化物礦中,獨立的鉈礦很少。
原子序數:81
元素符號:Tl
元素中文名稱:鉈
元素英文名稱:Thallium
相對原子質量:204.4
核內質子數:81
核外電子數:81
核電核數:81
質子質量:1.35513E-25
質子相對質量:81.567
所屬周期:6
所屬族數:IIIA
摩爾質量:204
密度:11.85
熔點:303.5
沸點:1457.0
外圍電子排布:6s2 6p1
核外電子排布:2,8,18,32,18,3
顏色和狀態:金屬
原子半徑:2.08
常見化合價:+1,+3
發現及用途
發現人:克魯克斯
發現時間和地點:1861 英格蘭
元素來源:產狀以化合物形態見于少數礦物(例如硒鉈銀銅礦和紅鉈礦)內,毒性極大,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應用
元素用途:用來制造光電管,低溫溫度計,光學玻璃等。它的鹽類有毒,用于醫藥。鉈及其化合物的商業用途不多。鉈的某些化合物(如硫化鉈)在遇紅外輻射時導電性會發生變化,因此會被用于一些類型的光電池和紅外探測儀中。
鉈的放射性同位素鉈-201目前用于各種疾病的診斷。鉈-201半衰期僅72.9小時可很快從體內排出。鉈-201的另一個重要性能是當它衰變時會發出穿透性極強的γ射線,在人體之外可以探測到。
該技術的實施取決于鉈-201與心肌組織的結合,只有當心肌組織血液供應充足時,心肌組織才會吸收鉈-201。如果由于動脈變窄影響了血液供應,心肌組織則不會吸收鉈-201。
在病人休息時給藥(鉈-201)一次,在病人經過一陣活動(鍛煉)后再給藥(鉈-201)一次。在運動前后分別用閃爍儀(一種γ射線攝像機)對病人經行掃描,可以測定并確認γ射線。所得數據被輸入計算機,經處理在屏幕上得到一個圖像。內科醫生可以把運動前后新機吸收的鉈-201進行對比,心臟心肌供血不足部位會在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一個黑點。
元素用途:用來制造光電管,低溫溫度計,光學玻璃等。它的鹽類有毒,用于醫藥。
擴展介紹:一種稀少而分布廣泛的金屬元素,外表與錫相似,但在空氣中其表層容易形成為氧化物,展性如鉛,但較軟。
鉈為白色、重而柔軟的金屬,熔點303.5°C,沸點1457°C,密度11.85克/厘米,鉈屬于放射性的高危重金屬。
室溫下,鉈能與空氣中的氧作用,能與鹵組元素反應;高溫時能與硫、硒、碲、磷反應;鉈不溶于堿,與鹽酸的作用緩慢,但迅速溶于硝酸、稀硫酸中,生成可溶性鹽;鉈的鹵化物在光敏性上與鹵化銀相似,既能見光分解。
鉈的低熔點和金可用于電子管玻殼的粘接;鉈激活的碘化鈉晶體用于光電倍增管;鉈的化合物還可做有機合成的催化劑;鉈和鉈的化合物對生物和人體有毒。
性質
物理屬性
物質狀態 固態
熔點 577 K(304 °C)
沸點 1746 K(1473 °C)
摩爾體積 17.22×10-6m3/mol
汽化熱 164.1 kJ/mol
熔化熱 4.142 kJ/mol
蒸氣壓 5.33×10-6 帕(577K)
聲速 818 m/s(293.15K)
鉈 - 其他性質
電負性 1.62(鮑林標度)
比熱容量 129 J/(kg·K)
電導率 6.17×106/(米歐姆)
熱導率 46.1 W/(m·K)
第一電離能 589.4 kJ/mol
第二電離能 1971 kJ/mol
第三電離能 2878 kJ/mol
最穩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豐度 半衰期 衰變模式 衰變能量
MeV 衰變產物
203Tl 29.524 % 穩定
204Tl 人造 3.78年 β衰變
電子捕獲 0.764
0.347 204Pb
204Hg
205Tl 70.476 % 穩定
中毒表現
中毒原因:鉈的毒性高于鉛和汞。鉈化合物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另外在生產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鉈,其副產品氯化鈉(非食用鹽)中同樣被污染,當人體食用了這種非食用鹽(常有不法分子將此種鹽販賣)后,而引起中毒。
中毒表現:下肢麻木或疼痛、腰痛、脫發、頭痛、精神不安、肌肉痛、手足顫動、走路不穩等。
預防措施:生產鞭炮的副產品氯化鈉(非食用鹽)往往帶有紅色,注意不買,不食帶有紅色的鹽。
中毒治療
由于口服鉈鹽發生的急性中毒,應在催吐后,立即用1%碘化鉀或碘化鈉100~200ml洗胃,使成不溶性的碘鹽減少自胃腸吸收,隨即選用3%硫代硫酸鈉溶液或清水洗胃,用鹽類瀉劑導瀉;并可口服活性炭0.5g/kg,以減少毒物吸收,以后內服牛奶、生蛋清等靜脈輸液,可促進排泄并維持體液平衡。解毒劑如依地酸二鈉鈣、二巰基丙磺酸鈉或二巰基丁二酸鈉的應用方法同汞中毒,但效果不明顯。雙硫腙可與鉈形成無毒的絡合物,由尿排出,劑量為每日10~20mg/kg,分2次口服,5天為一療程,并應每天補給10%葡萄糖溶液。100m1雙硫腙在實驗動物中有致糖尿病甲狀腺病變和眼的損害,故臨床須慎用。普魯士藍具有離子交換劑的作用,鉈可置換普魯士藍上的鉀,隨糞便排出治療量為每日250mg/kg,分4次服用,每次溶于15%甘露醇50ml中,口服同時給鹽類瀉劑和鉀鹽重癥亦可靜脈注射碘化鈉或硫代硫酸鈉等溶液,同時進行補液,及對癥治療嚴重中毒可用透析療法或換血療法。皮膚沾染時,可用肥皂水或清水沖洗。
慢性鉈中毒用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可有一定療效。
鉈中毒案
十一年前的朱令風華正茂震驚全國的中國礦業大學三名學生鉈中毒案終于告破。這起發生在2007年大學校園的投毒案件,讓人回想起來仍感到不寒而栗。鉈是劇毒重金屬,但是比鉈更毒的卻是某些人的心。礦大投毒案犯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13年前同樣是一起充滿惡毒歹意的投毒案件,卻至今沒有告破。那就是清華才女朱令鉈中毒案。朱令,當時的清華才女,如今已被鉈毒折磨了整整13年,一個溫馨的家庭被徹底毀掉了。13年前那個曾兩次用鉈來謀害朱令的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朱令“鉈”中毒事件時間表 ·1973.11,朱令(隨母姓)出生,家里有一姐姐吳今(隨父姓)。·1987.9,朱令的姐姐吳今進入北大生物系學習。 ·1989.4,吳今與同學周末去野山坡春游失蹤,三天后在一個懸崖下面找到了尸體。 ·1994.12.5,朱令首次因不明原因發病,腹、腰四肢關節痛。在北京同仁醫院治療近一個月;病因無法確診,頭發全部掉光后病情好轉出院。 ·1994.12.11,清華民樂隊在北京文藝廳專場演出紀念一二九。朱令參加大多數節目,并且古琴獨奏“廣陵散”。 ·1995.2,開學一周后,朱令再次因不明原因發病,雙腳疼痛難忍、雙手麻木,再次脫發。 ·1995.3.9,朱令到協和就診,李舜偉教授初診“高度懷疑鉈中毒”。并請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勞動與衛生職業病研究所的張壽林大夫會診,張提出可能是“鉈中毒”或“砷中毒”,但因該所當時不能做檢測,張建議到朝陽醫院做檢測,但沒去。協和因為朱令否認接觸過鉈,就排除了鉈中毒,沒有檢測。 ·1995.3.15,朱令在協和住院,協和按照神經炎來治療。 ·1995.3.22,朱令吃東西開始嗆,醫院對她做為了搶救和維持生命必須的氣管切開術,手術中她產生昏迷。 ·1995.3.24,協和給朱令輸血導致朱令感染丙肝 ·1995.3.26,朱令收住ICU。 ·1995.3.28,開始深度昏迷兩個多月 ·1995.4月,朱令中學同學貝至城在互聯網上發貼,描述朱令病情,希望得到專家意見以確定病因。前后收到1000多封信,很多懷疑“鉈中毒”。 ·1995.4.18,貝至城把翻譯好的email給協和,未被采納。 ·1995.4.20,朱令父母找到北京職業病防治所的陳震陽,測出嚴重鉈中毒。
十一年后的朱令已經完全失去了行動能力
·1995.4.28,協和開始用普魯士藍化學劑排毒,一個月后朱令體內的鉈含量基本排除,中毒的癥狀消失,然而嚴重的后遺癥卻將和她相伴終生。 ·1995.4,協和認為朱令是二次中毒。公安部門介入調查。 ·1995年下半年,朱令的同學、熟人和朋友被廣泛的調查,其中包括朱令的室友孫維。 ·1996.12,朱令父母第一次告協和。 ·1997.3月,朱令家人致信北京市公安局長,指出朱令的同學即將畢業離校,其中很多人將出國留學,此案急需抓緊偵破。不久又上書國家領導人。 ·1997.4.2,孫維被公安局14處作為嫌疑人帶走訊問,持續8小時,然后放回。孫維在這次訊問中得知清華出具材料聲稱孫維是唯一能接觸到鉈的學生,而且實驗室的管理非常嚴格。 ·1997.4,為了證實清華出具材料存在問題,孫維哥哥多次獨自一人在白天工作時間進出清華化學系實驗樓,取出有毒試劑,帶出實驗樓并全程錄像。每次都無人過問。 ·1997.5.5,孫維找到清華黨委辦公室,把孫維哥哥拍攝的錄像放映,要求學校向公安反映真實情況,說明孫維不是唯一能夠接觸到鉈的學生。 ·1997.5.6,清華的實驗室大整改,要求師生停下工作,把所有藥品嚴格分類管理,有毒試劑上鎖。4月和5月,孫維兩次收到朱令舅舅的恐嚇信,明指孫維為兇手,并且提到了黑社會。孫維去清華派出所報案,同時提出對孫維測謊的要求,沒有收到答復。 ·1997.7.18,孫維方把孫維哥哥拍攝的錄像帶和查到的其他師生使用鉈的文獻交給公安。 ·1997.7.28,國家教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學校實驗室化學危險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備廳[1997]13號),指出:“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先后發生了兩起學生鉈鹽中毒案件。除涉嫌人為作案外,鉈鹽未按劇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1997年7,8月,孫維方給清華黨委領導寫信,要求學校將緩發畢業證書的決定盡快以書面形式通知孫維方并加蓋公章。經多次交涉,學校堅持不給書面通知。 ·1997.9.29,清華大學化學系領導打電話給孫維方通知孫維第二天去學校領證書。 ·1997.10,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中心作出鑒定,認為協和醫院在朱令案中沒有過失,不屬于醫療事故。·1998.8.26,公安局14處宣布解除對孫維的嫌疑,承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孫維和朱令中毒有關。 ·1999.4.2,朱令父母起訴協和敗訴。 ·1999.12,朱令父母第二次告協和。 ·2000.11.26,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協和醫院補償朱令醫療等損失10萬元。 ·2002年,貝至城發表文章“朱令案件的一些情況”,明確表示懷疑孫維為兇手。 ·2002年至2005年,朱令事件每年都在網上流傳,mitbbs幾乎每年一次,其中“孫維祖父求情說”和“公安局長的麻袋說”廣為傳播,每次的傳言都指明孫維是兇手。 ·2005.11.30,ID為skyoneline的網友在天涯貼出“天妒紅顏:十年前的清華女生被毒事件”。再次掀起指責孫維的浪潮。 ·2005.12.30,自稱孫維的網友在天涯貼出“孫維的聲明——駁斥朱令鉈中毒案件引發的謠言” ·2006.1.3,貝至城在天涯貼出“關于朱令事件的幾點說明——貝志城” ·2005年12月至今,有多名自稱朱令和孫維同班同學的網友網上發貼,討論孫維的“作案嫌疑”。中國第一位通過互聯網“全球會診”的病人
朱令“鉈中毒”救助發起人貝志城在死神一步一步逼近,所有人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朱令的中學同學、北京大學力學系92級學生貝志城提議利用當時國內罕有的互聯網向全世界求救。朱令的求救信在互聯網上發布后,一周內便收到世界各地的醫生回函幾千封,其中30%都認為朱令鉈中毒。清華、北大的學生把信件翻譯成中文后送交到朱令家人和醫院,在互聯網的意義尚未顯現出來的九十年代初,這起經典互聯網案例尋求到的結果卻并不受重視,最后抱著嘗試的態度,終于由北京職業病防治所陳震陽教授確診為鉈中毒(致死量),隨后利用普通工業顏料普魯士藍解毒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