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鉛
物理性質
性狀:黑色棕色粉末,無氣味。
密度(g/mL,20℃):9.64
熔點(oC):290
溶解性:溶于冰乙酸,溶于鹽酸放出氯,溶于稀硝酸,有過氧化氫、草酸、還原劑存在,不溶于水。
作用與用途
1.為強氧化劑。與強堿加熱生成高鉛酸鹽。有毒!
2.見光分解為四氧化三鉛和氧。有氧化性。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觸或混合時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首先成為Pb3O4,更高的溫度下為PbO。 工作人員要做好防護,若不慎觸及皮膚和眼睛,應立即用流動的清水沖洗。
性質與穩定性
1.主要用于染料、火柴、焰火及合成橡膠的制造。并可用來制造二氧化鉛陽極以代替鉑陽極。
2.用途 用作分析試劑,常作氧化劑。用于有色玻璃、電池和制藥工業。
合成方法
1.有水解法、電解法和氧化法三種。水解法是由四價鉛鹽水解制得。電解法是鉛鹽溶液電解制得。氧化法是用次氯酸鈉或過氧化氫等強氧化劑氧化鉛鹽或鉛制得。
2.將20g醋酸鉛溶于50mL蒸餾水中,攪拌下加入由10g氫氧化鈉溶于90mL水的溶液。同時用14g高效次氯酸鈣或28g工業漂白粉溶于200mL水中,過濾,制得次氯酸鈣溶液。取出80mL在攪拌下慢慢加入上述堿性鉛鹽溶液中。再經充分攪拌后,將混合物緩慢地加熱并煮沸幾分鐘。靜置,待析出褐色PbO2沉淀后,抽取少許上層溶液并過濾,加入幾滴次氯酸鈣溶液,若仍有沉淀生成則說明氧化還不夠完全,再加入10mL或更多的次氯酸鈣溶液,再將溶液煮沸。如此反復操作,直至氧化達到完全。待沉淀沉降后,用傾瀉法洗滌沉淀5~6次。然后加入60mL 6mol/L硝酸,充分攪拌以除去鉛酸鈣或氫氧化鉛,再用傾瀉法洗滌數次。最后將沉淀過濾并于100℃以下干燥,產量幾近定量。
3.將50g醋酸鉛(Ⅳ)置于離心沉降用的玻璃筒中,加入460mL水將其仔細地壓碎并研調至醋酸鉛(Ⅳ)全部水解成二氧化鉛。離心沉降10min,棄去上面溶液,再用460mL水將沉淀充分攪拌,再離心沉降10min,這種操作反復4次。此時上面的液體用石蕊試劑檢驗呈中性。最后用50mL水將二氧化鉛攪起,吸濾,用50mL水洗滌沉淀。吸濾到沉淀微微潮濕時,用丙酮慢慢淋洗4次,每次用25mL丙酮。然后再用無水乙醚慢慢淋洗4次,每次用25mL。此時二氧化鉛呈淺咖啡色。立即將它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收量23g,產率92%。用該法制得的產品有特別的活性,可用于某些特殊的氧化反應中。
4.制法 用3倍的水溶解純品三水合醋酸鉛,加入分析純碳酸鈉濃溶液 ( 使PbAC2·3H2O過量) ,并通入氯氣 ( 氯氣管要插到溶液底部)進行反應:

當溶液轉變為棕褐色時停止通氯氣,加熱1.5h,靜置,傾出上層清液,沉淀與24%~25%的硝酸溶液一起加熱,以除去碳酸鉛,洗滌沉淀數次,吸濾,再用水洗滌沉淀至犆 犾 -離子含量合格。最后將沉淀在100℃下干燥,得析純二氧化鉛。
貯存方法
貯存于陰涼、通風、干燥庫房內。
毒理學數據
豚鼠腹膜內注射LD50:200mg/kg。該物質可損害造血、神經、消化系統及腎臟。
生態學數據
水危害級別3:對水是極其危害的,即使是少量產品滲入地下也會對飲用水造成危害,若無政府許可勿將產品排入周圍環境。對水中有機物有劇毒和危害
計算化學數據
1、 氫鍵供體數量:0
2、 氫鍵受體數量:2
3、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4、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34.1
5、 重原子數量:3
6、 表面電荷:0
7、 復雜度:18.3
8、 同位素原子數量:0
9、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1、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2、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3、 共價鍵單元數量:1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 UN 1872 5.1/PG 3
危險品標志: 有毒極毒危害環境
安全標識:S45 S53 S60 S61
危險標識:R8 R33 R61 R62 R20/22 R50/53
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110.11
2、 摩爾體積(m3/mol):308.3
3、 等張比容(90.2K):818.5
4、 表面張力(dyne/cm):49.6
5、 極化率(10-24cm3):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