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鉀
物理性質
性狀:容易吸潮。白色或近白色小片、片狀粉末、棒狀、熔塊狀或其他形狀。
密度(g/cm3,20℃/4℃):2.055
熔點(oC):360.4
沸點(oC,常壓):1320~1324
折射率(n20/D):1.421
閃點(oF):52
蒸氣壓(mmHg,719oC):1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極易溶于沸騰乙醇。不溶于乙醚。
作用與用途
1.易潮解。暴露于空氣中時,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逐漸變成碳酸鉀。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溶解熱,有極強的吸水性,在空氣中能吸收水分而溶解,并吸收二氧化碳逐漸變成碳酸鉀。溶于乙醇,微溶于醚。有極強的堿性和腐蝕性,其性質與燒堿相似。能引起灼傷。易于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CO2。
2.應密封保存。溶于水顯強堿性,腐蝕性比NaOH強。
性質與穩定性
1.用作鉀鹽生產的原料,如高錳酸鉀、碳酸鉀等。在醫藥工業中,用于生產鉀硼氫、安體舒通、沙肝醇、黃體酮和丙酸睪丸素等。在輕工業中用于生產鉀肥皂、堿性蓄電池、化妝品(如冷霜、雪花膏和洗發膏)。
2.在染料工業中,用于生產還原染料,如還原藍RSN等。在電化學工業中,用于電鍍、雕刻等。在紡織工業中,用于印染、漂白和絲光,并大量用作制造人造纖維、聚酯纖維的主要原料。此外,還用于冶金加熱劑和皮革脫脂等方面。
3.用作堿性劑、可可制品發色劑。
4.用于制造復合肥料及制藥、電鍍工業。
合成方法
1.隔膜電解法原料氯化鉀在化鹽槽溶化成飽和溶液,加熱至90 ℃時分別加入碳酸鉀、苛性鉀、氯化鋇除去鈣、鎂和硫酸根等雜質,經沉降除渣、鹽酸中和、精制的含氯化鉀280~315 g/L的氯化鉀溶液經預熱到70~75 ℃后進行電解,得氫氧化鉀、氯氣和氫氣。隔膜法所得氫氧化鉀濃度為10%~11%,需通過蒸發濃縮和冷卻澄清,制得含45%~50%氫氧化鉀溶液;也可繼續在熬堿鍋中濃縮,經脫色,制得固體氫氧化鉀,或經制片成片狀氫氧化鉀產品。

2.水銀電解法電解液的配制同隔膜電解法。電解室中以石墨(或金屬)作陽極,水銀作陰極,電解產生的氯氣送氯氣干燥工序,生成的鉀汞齊流入解汞室。大部分未反應的氯化鉀以淡鹽水狀態經處理后,返回原料溶解工序。鉀汞齊與清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氫氣。因解汞室出來的氫氧化鉀濃度為45%~50%,可作為液體氫氧化鉀產品,也可再經熬堿鍋蒸濃成固堿或制成片狀氫氧化鉀產品。

3.工業上制取氫氧化鉀是電解氯化鉀的水溶液。因為氫氧化鉀比氫氧化鈉難脫水,市售品的純度一般只能達到85%~86%。如需提純可按照提純氫氧化鈉的相同的方法進行提純。
4.氯化鉀經精制后,預熱,不斷注入電解槽中,電解生成液經濃縮、脫色而得。
5.采用離子交換膜法,以工業品氫氧化鉀作為陽極室物質,純水作為陰極室物質,在直流場作用下,K+離子透過具有選擇性的陽膜進入陰極室與OH-離子生成試劑氫氧化鉀,經濃縮、干燥得固體氫氧化鉀。氣體產物 O2 、H2 分別由導管排出。
貯存方法
宜貯放在通風、干燥庫房內,容器要密封。
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大鼠口經LD50:273mg/kg;
致畸性:大鼠細胞發生分析:1800mg/kg。
對組織有燒灼作用,可溶解蛋白,形成堿性變性蛋白。溶液或粉塵濺到皮膚上,尤其濺到黏膜,可產生軟痂。溶液濃度越高,溫度越高,作用越強。濺入眼內,不僅可損傷角膜,而且能使眼深部組織損傷。
生態學數據
對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讓未稀釋或大量的產品接觸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統,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
計算化學數據
1、 氫鍵供體數量:1
2、 氫鍵受體數量:1
3、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4、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1
5、 重原子數量:2
6、 表面電荷:0
7、 復雜度:2
8、 同位素原子數量:0
9、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1、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2、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3、 共價鍵單元數量:2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 UN 1813 8/PG 2
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51.70
2、 摩爾體積(m3/mol):150.3
3、 等張比容(90.2K):395.0
4、 表面張力(dyne/cm):47.7
5、 介電常數:
6、 偶極距(10-24cm3):
7、 極化率: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