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鈉
物理性質
性狀:白色粉末
密度(g/mL,25℃):2.39
熔點(oC):1275
溶解性:與水反應
作用與用途
如果遵照規格使用和儲存則不會分解,未有已知危險反應,避免酸、水分/潮濕
性質與穩定性
主要用作制取鈉化合物,以及漂白劑、消毒劑等。脫氫劑。化學反應的聚合或縮合劑。
合成方法
1.純氧化鈉可用鈉與過氧化鈉反應或硝酸鈉與疊氮化鈉反應制得。制備純氧化鈉很困難,在真空中使疊氮酸鈉(NaN3)和硝酸鈉反應可生成氧化鈉并放出氮氣,或用鈉跟過氧化鈉、硝酸鈉、亞硝酸鈉相互反應來制備
2.用純凈的疊氮化物與NaNO3混合加熱,可以制得氧化鈉。首先將鎳盤1鋪上薄薄的一層純疊氮化鈉。然后把硝酸鈉與疊氮化鈉(質量比1∶55)混合均勻,研成細粉,裝入鎳盤。鎳盤放入硬質玻璃管2中。用汞擴散泵抽真空,同時開啟電爐緩慢升溫至200℃,除去反應混合物表面附著的水分后,逐漸升溫至270~290℃,注意升溫速度不可太急,否則會引起爆炸。疊氮化合物受熱分解,混合物呈暗灰色。通往真空泵的旋塞可開或關閉,用以控制反應的進程。當溫度繼續上升,由于生成了亞硝酸鹽混合物呈現棕色。當棕色消失,N2停止發生時,溫度升至350~400℃,在真空中蒸除過量的鈉,并用火焰將玻璃管處的鈉鏡加熱除去。冷卻玻璃管,取出鎳盤。需注意不要使盤的任何部位碰著鈉,防止鈉冷凝到盤中Na2O上面,要嚴格隔絕空氣。按以上操作可在3~5h之內制備0.3~0.5g的氧化鈉。
圖I-10 制備氧化鈉的裝置

1--鎳盤;2--硬質玻璃管
3.用氫氧化鈉和金屬鈉的混合物加熱以制備氧化鈉。
金屬鈉應稍過量,目的是除去氫氧化鈉所含的少量水分。
將粒狀NaOH和小塊金屬鈉混合,放入鎳坩堝。鎳坩堝放置于封好底部的硬質玻璃管中,管上部與真空泵和長管壓力計聯接。混合物在300~320℃開始反應,生成的氫氣被真空泵抽出。真空度保持在399.96~533.288Pa(30~40mmHg柱),殘留的鈉被減壓蒸出。生成物為白色粉末,其中Na2O只含96%,另有2% NaOH,2% Na2CO3雜質。
貯存方法
保持貯藏器密封、儲存在陰涼、干燥的地方,確保工作間有良好的通風或排氣裝置
生態學數據
對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讓未稀釋或大量的產品接觸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統,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
計算化學數據
1、 氫鍵供體數量:0
2、 氫鍵受體數量:1
3、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4、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1
5、 重原子數量:3
6、 表面電荷:0
7、 復雜度:0
8、 同位素原子數量:0
9、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1、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2、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3、 共價鍵單元數量:3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 UN 3085 5.1/PG 1
危險品標志: 氧化劑腐蝕
安全標識:S8 S27 S39 S43 S45
危險標識:R8 R14 R35
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小鼠腹腔LD50:1400 mg/kg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不確定
2、 摩爾體積(m3/mol):不確定
3、 等張比容(90.2K):不確定
4、 表面張力(dyne/cm):不確定
5、 極化率: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