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釷
物理性質
性狀:白色粉末,其密度因制法不同而存在差異,是ThO體系的唯一氧化產物,屬螢石型結晶,a=55971(1=01nm,下同)。
密度(g/mL,25℃):9.86
熔點(oC):3220
沸點(oC,常壓):4400
19. 溶解性:不溶于水、堿和稀酸,溶于濃硫酸
20.莫氏硬度:6.5
作用與用途
1.避免與強氧化劑接觸。不溶于水、稀酸和堿溶液,溶于熱濃硫酸。有放射性。2.工作人員的體表、衣物及工作場所的設備、墻壁、地面的表面污染水平,按我國“放射防護規定”執行。
稀土生產中受天然鈾和釷放射性污染的地面和設備表面,需常用水沖洗,手與人體表面以及勞保用品可用普通肥皂、洗衣粉洗滌。結合較牢的表面污染,可先用肥皂,去污粉清洗,后用專門的洗滌劑進行清洗。
氧化釷陶瓷制品熱膨脹系數較大,25~1000℃時為9.2×10-6/℃;導熱率較小,100℃時為0.105J/(cm·s·℃);熱穩定性較差,但熔融溫度高,高溫導電性能好。
幾乎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氫氧化鈉及碳酸鈉的熔鹽中。微溶于發煙硫酸中,如果與硫酸氫鈉(過二硫酸鈉、硫酸氫銨)一起熔融,就轉變為水溶性的硫酸鹽。
3.有放射性。吸入、吞入或接觸皮膚時有害,并有蓄積性危害。
性質與穩定性
1.用于制造白熱紗罩,無硅光學玻璃,鎢釷合金及釷化合物。用作催化劑,也用于電子學研究。
2.用于制造高溫陶瓷、原子能燃料、白熾燈、電子管陰極、電弧熔融用電極、光學玻璃。用作耐火材料、催化劑等。
3.氧化釷可制白熱汽燈的紗罩、探照燈光源、無線電真空管、無硅光學玻璃、鎢釷合金及電子學研究。也可用于陶瓷工業,用作熔煉鋨、純銠和精煉鐳的坩堝。
4.在玻璃工業中,主要用于高折射率玻璃,推薦產品為光學級99.99%的氧化釷。由于氧化釷自身的折射性能(熔點3050℃)或與氧化釔(Y2O3)混合后的折射性能,可用于陶瓷工業。
合成方法
1.將工業品硝酸釷溶液與草酸溶液混合,生成草酸釷沉淀。
待反應完全后,靜置過濾,用蒸餾水洗滌測定至合格,干燥。干燥后的草酸釷晶體,于650-800ºC灼燒。即可制得氧化釷。
草酸法以硝酸釷溶液為原料與草酸反應生成草酸釷沉淀,再經過濾、洗滌、干燥,在650-800ºC下灼燒,制得二氧化釷產品。

2.以核純級的硝酸釷Th(NO3)4·5H2O和分析純級的氨基乙酸NH2CH2COOH作為原料,在少量的去離子水中按所要求的摩爾比混合,得到一溶液,將此溶液在(80±5)℃的電熱板上加熱脫水,呈黏稠狀時,立即升溫至約200℃,液體溶脹,并伴隨著大量由不同燃料-氧化劑比組成的氣體的釋放而自燃。
氧化劑-燃料[Th(NO)3—NH2CH2COOH]比率為1∶2.22,按這個比率,燃燒后得到一淺灰色的帶有碳雜質的氧化釷粉末。若用1∶1.2這個比率,即燃料氨基乙酸不足時,可得到大量白色的晶型很好的氧化釷(注意,比率不能小于1∶1.2,否則不能自燃),另外采用燃料不足的比率時,比較安全,因為它反應不那么劇烈。將所得到的產品在燒結之前要在500℃溫度下焙燒4h,可得到較純的氧化釷。
若將氯化物、硝酸鹽或硫酸鹽等用過熱蒸汽加熱至800℃進行熱分解時,可制得活性氧化釷粉末[189]。在氧分壓較低時加熱高溫分解,氧化物就會部分失去氧而變黑,但是由于二氧化釷的非整比組成的范圍在1000℃以下很窄,所以在空氣中于800~850℃下加熱分解所制得的氧化釷基本都是定比組成的。
貯存方法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毒理學數據
放射性物質主要通過呼吸空氣、飲水、食物和皮膚傷口進入體內造成內照射。生產場所空氣中鈾、釷、鐳粉塵,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還可通過消化道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造成對人體的內照射。
鈾、釷粉塵最大容許濃度0.02mg/m3,可溶性天然鈾日吸入量<2.5 mg。
大鼠靜脈注射LD50:1000 mg/kg。
計算化學數據
1、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
2、 氫鍵供體數量:0
3、 氫鍵受體數量:2
4、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5、 互變異構體數量:
6、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34.1
7、 重原子數量:3
8、 表面電荷:0
9、 復雜度:18.3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 UN 2910 7
危險品標志: 有毒
安全標識:S45 S53 S36/S37/S39
危險標識:R33 R45 R23/24/25
生態學數據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有污染,禁止進入水體。
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33.232、 摩爾體積(m3/mol):75.9
3、 等張比容(90.2K):267.2
4、 表面張力(dyne/cm):153.2
5、 極化率(10-24cm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