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
基本解釋
(1).文章的華采。《后漢書·班彪傳論》:“ 班彪 以通儒之才,傾側(cè)危亂之閒……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 唐 劉得仁 《上翰林丁學士》詩:“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 宋 、 齊 、 梁 、 陳 惟以文華相尚,門第相夸,亦不足觀。”
(2).才華,文才。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周 補闕 喬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華。” 宋 蘇軾 《謝曹子方惠新茶》:“ 陳植 文華斗石高, 景公 詩句復稱豪。” 王闿運 《祭常都尉文》:“雖懷武志,實藴文華。”
(3).指有才華的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聲》:“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朝廷以為文華。”
(4).文化昌盛。 唐 韋應物 《寄皎然上人》詩:“ 茂苑 文華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華殿。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 文華 受朝之儀缺而未講,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成語(Idiom):文華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én hu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采華麗、修辭華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華指文章或言辭的修辭手法精美、華麗,用詞典雅、華美。形容文筆或辭章的風格高雅、美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章、辭章、演講等具有精美修辭的文學作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辭或才華出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華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論語》中,原指論述文學之美。后來,隨著文學修辭的發(fā)展,文華逐漸成為形容文筆或辭章華麗的詞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華是由“文”和“華”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文”指文學、文章,“華”指華麗、美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文華十足,令人嘆為觀止。
2. 這篇文章的文華之處,令人陶醉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文華”。可以想象一個文學家手持一支華麗的筆,寫下了一篇精美絕倫的文章,展現(xiàn)出了文華的魅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學、修辭相關(guān)的成語,如“辭章之華”、“文質(zhì)彬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篇作文寫得很文華,老師夸獎了我。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文華之處吸引了我,我一口氣讀完了它。
3. 高中生:他的演講文華十足,讓我對他的才華刮目相看。
4. 大學生:我們課堂上的討論總是充滿了文華,學到了很多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