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干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姜為多年生草本,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廣為栽培。
10至11月莖葉枯黃時采收,挖起根莖,去掉莖葉、須根。
干姜根莖呈不規(guī)則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長3至7厘米,厚1至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淺黃棕色,粗糙,具皺紋及明顯的環(huán)節(jié)。分枝處常有鱗片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顆粒性。內(nèi)皮層環(huán)紋明顯,筋脈點(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以質(zhì)地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氣味濃者為佳。
根莖的主要成分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沒藥烯(Bisabolene)等。姜的辛辣氣味主要為姜辣素(Zingerol)和姜烯酮(Shogaol)所形成。有溫中散寒、祛燥濕、止嘔的作用。
1.脘腹冷痛者,多與高良姜配伍。
2.汗吐下太過,亡陽欲脫,四肢厥逆,脈微欲絕者,可與附子相須為用,即可增強(qiáng)附子回陽救逆之功,又可減低附子之毒性。
3.寒飲伏肺,癥見咳嗽氣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者,可與細(xì)辛、五味子等配伍。
烹調(diào)用途:姜片亦為烹任調(diào)料,其應(yīng)用參見“生姜”條。姜粉則為“五香粉”和“咖喱粉”的原料之一。
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芳辣竄散,降中有升,走而能守;
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漸肺化飲的功效;
主治脘腹冷痛,嘔吐瀉痢,胸痹心痛,亡陽厥逆,寒濕痹痛,寒飲喘咳。
干姜惡黃連、黃芩、天鼠矢。
《綱目》云:“按許慎《說文》,云御濕之菜也。王安石《字說》云:姜能御百邪,故謂之姜。”其干燥品名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