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后肉味物別鮮美。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1.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后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2.切肥肉時,可先將肥肉蘸一下涼水,然后放到案板上,一邊切一邊灑點涼水,這樣切著省力,肥肉也不會滑動,且不易粘案板;
3.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4.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絳蟲。
豬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
補腎養血,滋陰潤燥;
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
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干咳、便秘和難產。
中國養豬的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約在公元前六千至五千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鄭裴李崗兩個遺址,均出土了豬的遺骸,是目前中國北方已知最早的家畜遺存址;南方則于廣西桂林甄皮巖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家豬骨骸,均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到商代早期,中國已培育成特征穩定的家豬品種。豬肉已成為中國人民肉食的主體,這有別于西方以牛肉為肉食主體和阿拉伯國家以羊肉為肉食主體,成為世界肉食體系中獨特的一支。
栗子炆豬肉:'1.將豬肉洗凈放水中煮15分鐘,切塊;2.將炒鍋燒熱,放入油4湯匙,下栗子、豬肉爆炒片刻;3.將炒鍋燒熱放入豬油、蒜、姜,爆香,放入栗子、豬肉,烹入...
詳細介紹
百鳥歸巢:'1.雞腿剁小塊,豬上肩肉切四方塊,一同氽燙過,去除血水后沖凈,撈出;2.水發魷魚直切三等份長條,再切花,分小塊,氽燙過,卷起時撈出;3.冬筍去殼先...
詳細介紹
干菜扣肉:'1.五花肉切片(約0.5厘米厚);干菜剁碎。2.將肉片整齊地鋪在小湯碗中,加味精、醬油及干菜,再用玻璃紙封住碗口。3.移湯碗入鍋,以中火蒸約50分鐘,取...
詳細介紹
東江春卷:'1.將豬肉剁成肉泥,用盆盛載,加入蝦仁、鹽、味精拌勻,攪至起膠,再加入切成幼粒的魷魚、香菇,與淀粉再拌勻,便成春卷餡;2.將雞蛋去殼,加淀粉打成...
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