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diǎn)查詢按鈕即可
大麥Barley(Hordeum vulgare),屬禾本科植物,是我國古老糧種之一,已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世界谷類作物中,大麥的種植總面積和總產(chǎn)量僅次于小麥、水稻、玉米、而居第四位。我國的大麥現(xiàn)多產(chǎn)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qū)。大麥子粒扁平,中間寬、兩端較尖,呈紡錘形,成熟時皮大麥的子粒與內(nèi)、外稃緊密粘合,而裸大麥則易分離。
我國栽培的大麥主要有多棱大麥和二棱大麥兩個亞種。根據(jù)帶稃或稞粒的特征,再分為多棱皮大麥、多棱裸大麥、二棱皮大麥、二棱裸大麥四個變種,糧食生產(chǎn)上所稱的大麥一般系指皮大麥,裸大麥在不同地區(qū)有元麥、青稞、米大麥等俗稱。
大麥具有益氣、寬中、化食、回乳之功效,有助消化、平胃止渴、消渴除熱等作用。大麥蛋白質(zhì)中賴氨酸含量和生物價偏低。
1、大麥磨成粉稱為大麥面,可制作餅、饃、吃口筋柔香;
2、大麥磨成粗粉粒稱為大麥糝子,可制作粥、飯;
3、大麥制作麥片,作麥片粥或摻入一部分糯米粉作麥片糕;
4、食用時先制成粉,再經(jīng)烘炒深加工制成糌粑,是西藏人民的主要食物。
大麥芽性涼、味甘、咸,歸脾、胃經(jīng);
具有益氣寬中、消渴除熱、并且有回乳的功效;
對滋補(bǔ)虛勞、強(qiáng)脈益膚、充實(shí)五臟、消化谷食、止瀉、寬腸利水、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飽悶腹脹有明顯療效;
《調(diào)燮類編》:大麥性平?jīng)?,助胃氣,為面勝小麥,而無燥熱;
《本草綱目》:大麥芽消化一切米面果食積;
《本草經(jīng)疏》:大麥,功用與小麥相似,而其性更平?jīng)龌?,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蚯笟q全食之,而益氣補(bǔ)中,實(shí)五臟,厚腸胃之功,不亞于粳米;
《滇南本草》:大麥芽,并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食性本草》:大麥芽久食消腎,不可多食;
《本草正》:麥芽,女子有胎妊者不宜多服。亦善催生落胎;
《本草經(jīng)疏》:麥芽,無積滯,脾胃虛者不宜用;
《藥品化義》:凡痰火哮喘及孕婦, 切不可用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