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泥敷灸,是將大蒜搗爛如泥,敷于穴區達到類似灸法作用的一種外治方法。
蒜泥敷灸
概 述
蒜泥敷灸是將大蒜搗爛如泥,敷于穴區達到類似灸法作用的一種外治方法。本法在《本草綱目》即有記載:搗敷足心,治霍亂轉筋、泄瀉暴痢、鼻血不止;敷內關治瘧。現代還有人在蒜泥中加上其它藥物以增加療效。
用大蒜施灸,在古代文獻中還有“水灸”、“內灸”的記載。所謂水灸,是指用大蒜在體表外擦,如《理瀹駢文》:“癆瘵用大蒜擦脊梁,名水灸”。內灸則指內服生大蒜,如《醫心方》載:將大蒜“合皮截卻二頭吞之,名為內灸”。目前臨床已罕見應用。
【操作方法】
取大蒜若干(最好為紫皮蒜),搗成泥膏狀。亦可根據病證需要,有蒜泥中配入中藥細末,調勻。取3~5g貼敷于穴區,外以消毒敷料固定。每次敷灸時間為1~3小時,以局部發癢、發紅或起泡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取1~2穴,穴區宜輪換,7~10次為一療程。
操作方法
取大蒜若干(最好為紫皮蒜),搗成泥膏狀。亦可根據病證需要,有蒜泥中配入中藥細末,調勻。取3~5g貼敷于穴區,外以消毒敷料固定。每次敷灸時間為1~3小時,以局部發癢、發紅或起泡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取1~2穴,穴區宜輪換,7~10次為一療程。
主治病證
咯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衄血、肺結核病等。
注意事項
1.由于個體差異,蒜泥敷貼后不同患者反應不一,宜嚴密觀察,掌握敷貼時間。
2.敷貼后,如水泡較大,用消毒針引出泡液后,涂龍膽紫藥水,加蓋消毒敷料,以防感染,直至其愈合。
臨床應用
1.急性咽喉炎
取穴:合谷。
治法:取活蜘蛛1個,大蒜去皮1瓣,冰片0.3g,上藥共搗爛如泥狀,敷于一側合谷穴,當敷后1.5~5小時,敷處發熱起泡,即除藥。如未愈可敷另一側合谷穴。
療效:共治65例,結果:痊愈40例,顯效6例,好轉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4.63%。
2.扁桃體炎
取穴:合谷。
治法:用大蒜莖加雄黃適量共搗爛為泥備用。將患者合谷穴部位常規消毒,敷部分雄黃蒜泥于合谷穴,用無菌紗布覆蓋。單側扁桃體炎敷同側合谷穴。雙側扁桃炎敷雙側合谷穴。用藥后一般3~6小時即發泡。發泡后如泡較大者,可用注射器將液體抽出,仍蓋以無菌紗布。
療效:共觀察23 例,其中痊愈(3日內各種癥狀均消失)17例;有效(5日內扁桃體紅腫消退,大小正常,全身癥狀多數消失)3例;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6.9%。起泡后,咽喉部疼痛迅速減輕。隨著水泡漸漸增大,全身癥狀也漸漸好轉,扁桃體也隨之減小。
3.牙痛
取穴:養老。
治法:將7個大蒜瓣中間芽芯取出,搗爛如泥,用75%乙醇棉球消毒患側養老穴,干后,將蒜泥敷于穴上,用敷料覆蓋,膠布固定,10小時去掉敷料,將穴位上的水泡刺破,放出液體,擦干,涂上紫藥水,再包扎三日,局部皮膚即平復。
療效:一般治療1次,牙痛即止。
4.病毒性肝炎呃逆
取穴:涌泉。
治法:先在患者雙涌泉穴處涂少許小磨香油,再用研碎的1瓣生大蒜外敷該處,并用膠布固定,當患者覺雙涌泉穴處發熱微痛時撤去,如患者不覺涌泉穴處發熱疼痛時再重復下1次。
療效:重癥型肝炎并呃逆病例11例,其中5例采用大蒜外敷療法,均有效,呃逆消失時間在0.5~1.5小時,平均0.9小時。
5.變態反應性鼻炎
取穴:印堂。
治法:獨頭大蒜5g,輕粉0.25g,共搗如泥(現用現配)。將約20mm見方的膠布中央剪一直徑約6mm的圓孔,圓孔對準兩眉間印堂穴貼上,然后取蒜泥如綠豆大放入孔內,再貼上一層膠布。約經15~20min(或時間更長)后,感覺穴位灼熱不可忍時去掉。可見起一小泡,注意不要將泡弄破。約經3~4日讓水泡吸收愈合后再作第二次治療,3次為1個療程。必要時隔10日再作第2個療程。如果不慎泡破,用紫藥水涂搽即可,注意局部清潔,一般不會感染,愈后不留瘢痕,僅有局部色素加深,不久自行消退。
療效:共治120例,結果:痊愈57例,顯效38例,好轉1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4.1%。
6.小兒鼻衄
取穴:涌泉。
治法:取潔凈大蒜瓣3~6g,壓碎,搗爛成泥,涂于紗布上,交叉敷在涌泉穴,即左側鼻孔出血敷右涌泉穴,右側出血敷左涌泉穴,雙側出血則敷雙側穴位,并用紗布固定好。每次敷貼6~8小時,一般1次可愈。如不愈,每日1次。血止后,即以溫水洗腳心。
療效:共觀察320例,結果全部有效。治療1次痊愈285例(占89.1%),3次以上痊愈者7例(2.2%)。平均治療1.2次。10歲以上療效稍差,5歲以下幼兒有4例局部皮膚不同程度灼傷,一般停敷數日后可自愈。嚴重者涂龍膽紫藥水以防感染。隨訪一年以上,絕大多數病例無復發(共15例在數月后復發,但經本方再次治療后獲愈)。
7.肝炎降酶退黃
取穴:經驗穴(三角肌上緣)。
治法:
灸藥制備:取甜瓜蒂、青黛、冰片、茵陳各2g,研成極細末。另取紫皮大蒜2~3瓣,剝皮搗成泥狀,與上述藥未調成糊狀備用。,
灸療方法:將藥蒜泥置塑料或玻璃器皿內,倒扣于三角肌上緣,用紗布固定。待局部貼敷發泡后(24 小時內)取下復方蒜泥,用消毒針具刺破水泡,排除泡內液體,繼用龍膽紫藥水涂擦水泡皮膚,消毒紗布覆蓋。3~5日結痂。一般為20 日貼敷一次, 2~3次為宜。
療效:380例總有效率為91.58%。
主要參考文獻
[1]袁海云。蜘蒜泥外敷治療急性喉癥介紹 江西中醫藥 1989;20(6):12。
[2]何琦。發泡灸治療扁桃體炎23例 針灸學報 1992;8(6):39。
[3]馬保榮。蒜芯泥外敷治療牙痛 中醫外治雜志 1996;(6):8。
[4]曾獻忠。大蒜外敷涌泉穴治療病毒性肝炎呃逆 中醫外治雜志 1999;(6):55。
[5]史正耀。大蒜天灸治療變態反應性鼻炎120例 四川中醫 1996;14(9):51。
[6]宋鶴皋。艾灸治療慢性病三例 四川中醫 1985;3(10):46。
[7]盧立廣。大蒜泥外敷涌泉穴治療小兒鼻衄320例 中國民間療法 1995;(5):43。
[8]陳立新。復方蒜泥敷貼380例肝炎降酶退黃療效觀察 中醫外治雜志2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