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艾灸器灸
概 述
隨著現代高科技對針灸學科的滲透,近年來在艾灸療器中出現了一些科技含量較高、功能較多的灸療器。如有的艾灸儀具有艾灸與磁療同時進行,不燃燒,無污染,溫度可調,自動控溫等特點。當磁性灸頭中的磁作用于艾絨及穴位時,可加速穴位局部的血液循環。而設在磁環中的加熱部分在對艾絨加熱的同時也對穴位進行了加熱,使皮下毛細血管舒張,使磁化及加熱后的艾絨的揮發物和有效成份,迅速滲透到穴位中即起到了磁療和艾灸的目的。為充分體現傳統艾灸的作用和功能,有的艾灸儀還設計有隔物灸槽,溫針灸孔,在施灸的同時可進行隔物灸和溫針灸。還可實施發泡灸和化膿灸,并可隨時設定和檢測被灸穴位溫度,而不會無意灼傷患者。各種多功能艾灸儀的研制,是對傳統艾灸的一次革新,為祖國傳統醫學灸療的研究和總結,提供了現代化的儀器。
操作方法
灸具制備
多用灸具用優質木材、水牛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血功效)等精加工而成。由灸罩、筒體、灸帽、螺桿、螺母、套箍,紙棒、艾條、按摩頭、刮痧板等組成。可以多角度、多部位直拉施以灸療和按摩。也可根據病證配合刮痧治療。由于灸罩有接灰作用,灸帽有閉火功能,不會灼傷人體和燒壞衣物,使用安全。加之灸條與灸罩之距離由螺母。螺桿控制,溫度可調節,從而實現灸療的補與瀉。手持筒體又可用按摩頭或灸帽在人體體表進行點穴、扣擊、按摩以及刮痧。醫者可根據患者病情用于治療疾病,患者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實現自我治療養身保健。
具體操作
1.頸肩痹病者。先用按摩頭點按、推揉。扣擊頸肩部疼痛點及肩井、風池、肩髃、肩貞、曲池、手三里等穴位10min,再灸治以上部位或穴位(灸療以痛點為主)10~15min,每日一次,每隔2~4日加用刮痧板蘸上紫草油推刮頸椎兩側華佗夾脊穴及大椎與肩*k連線部位3~5min,見皮膚起紫紅色瘀斑為度。
2.風濕腰痛者:先用按摩頭點按。壓揉、推滾腰部華佗夾脊穴10min,再灸治關元俞、命門、秩邊、環跳、承扶、委中穴及痛點10~15min,每日一次。每隔3~5日用刮痧板推刮大杼至白環俞足太陽膀胱經3~5min,以見推刮部位出現紅色斑塊為度。
3.風濕性關節痛者:先灸治關節疼痛點,上肢關節痛加灸曲池、手三里、小海。內關、陽池、養老、合谷等穴10~15min,每日一次;下肢關節病加灸環跳、承扶、風市、委中、血海、足三里、陽陵泉、昆侖穴10~15min,再用按摩頭在以上穴位施以點、按、揉、扣擊等法10min,每日一次,不論上肢或下肢關節病,均可根據疼痛部位施以刮痧療法3~5min,隔3日一次。
主治病證
適用于各類灸療適應病證。目前,主要用于各種骨關節病、牙痛、胃痛、月經痛、腹瀉、冠心病等。
注意事項
1.多功能艾灸器的功能較多,醫者應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及適應病證。
2.患者應用多功能艾灸器自我治療或保健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臨床應用
1.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取穴:地倉、頰車、四白、下關、太陽、合谷。
治法:每次選2~4穴。用國產TTV-1型經穴灸療儀,穴位上涂艾油,將灸頭對好穴位,固定好,打開開關,灸頭發亮,光斑直徑12mm,照射穴位,溫度在40~43℃。每次照射20min,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日。
療效:共治療147例。結果:痊愈139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占98.6%。
2.化療胃腸反應
取穴:主穴:神闕、足三里、中脘。
配穴:關元、天樞、大腸俞。
治法:使用多功能艾灸儀治療。一般僅取主穴,如伴腹瀉者可加配穴。每次30~40min,施灸溫度控制在40~45℃左右。患者癥狀改善后治療時間改為每次30min。每日治療 1 次,10次為一療程,療間歇2~3日。
療效:共治100例,結果:臨床控制34例,顯效47例,有效11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2.0%。
3.骨關節病(痹癥)
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頸肩痛:肩井、風池、肩*k、肩貞、曲池、手三里;腰痛:關元俞、命門、秩邊、環跳、承扶、委中;上肢關節痛:曲池、手三里、小海、內關、陽池、養老、合谷;下肢關節痛:環跳、承扶、風市、委中、血海、足三里、陽陵泉、昆侖。
治法:以多用灸具治療。阿是穴必取,配穴據癥而取。頸肩痛:先用按摩頭點按、推揉、扣擊頸肩部阿是穴(疼痛點)及其他配穴10min,再灸療(以痛點為主)10~15min,每日 1 次.加用刮痧板蘸上紫草油推刮頸椎兩側華佗夾脊穴及大椎與肩*k連線部位3~5min,見皮膚起紫紅色瘀斑為度。每隔2~4日 1 次。
腰痛:先用按摩頭點按。壓揉、推滾腰部華佗夾脊穴10min,再灸治上穴及痛點10~15min,每日 1 次。用刮痧板推刮大杼至白環俞足太陽膀胱經3~5min,以見推刮部位出現紅色斑塊為度。每隔3~5日 1 次。
關節痛:先灸療阿是穴(關節疼痛點),后灸其他配穴10~15min;再用按摩頭在以上穴位施以點、按、揉、扣擊等法10min。均每日1次 .不論上肢或下肢關節病,均可根據疼痛部位施以刮痧療法3~5min,每隔 3 日一次。
療效:共治各類骨關節病310例。其中,頸肩痛131例,最少治療10次,最多治療35次,平均治療21.5次;痊愈61例,顯效51例,好轉11例,無效8例,有效率92.7%。風濕腰痛67例,最少治療8次,最多治療35次,平均治療18.2次;痊愈37例,顯效16例,好轉9例,無效5例,有效率92.25%。關節痛112例,最少治療7例,最多治療36次,平均治療24.6次;痊愈60例,顯效31例,好轉12例,無效9例,有效率92%。
主要參考文獻
[1]崔學委。多功能艾灸儀的研制與臨床應用初探 中國針灸 1997;17(2):121
[2]郭劍華。“多用灸具”的研制與臨床應用 中國民間療法 1995;(1):14
[3]姜長利。多功能艾灸儀治療腫瘤化療胃腸反應100例 中國針灸1996;16(7):119
[4]楊慶林。經穴灸儀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47例 針灸學報 1989;5(3):28
[5]鐘彥華。多功能艾灸器治療頸椎病144例 中國針灸 199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