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二根或二根以上的艾條同時熏烤一個穴位或用一根艾條在穴的上、下及穴位處熏烤的方法,均稱為齊灸法。
齊灸
概 述
齊灸法是現(xiàn)代醫(yī)家在《靈樞·官針》記載的十二刺法中的“齊刺”法的啟發(fā)下,總結(jié)出來的一種艾條懸灸法。采用二根或二根以上的艾條同時熏烤一個穴位或用一根艾條在穴的上、下及穴位處熏烤的方法,均稱為齊灸法。
操作方法
本法在具體操作方法上類似用艾條溫和灸??煞侄?。
1.多艾條齊灸法 取艾條2~3 支,同時點燃一端。如為3支,右手拇、食指及中、無名指各挾持一支,左手拇、食指挾持一支。同時在所選的穴位及上下施灸約距1~2cm進行熏烤。如為2支,左右手各持1支,同時灸二個穴位。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施灸的時間約為15min。使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2.單艾條施灸法 將單支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選定的穴位施灸,再在穴位循經(jīng)線上,每個穴位上下各1cm處再進行熏灸。一般每穴約灸5min,在每穴上下1cm處再各灸5min。實際是每穴熏灸15min左右,使艾灸處的皮膚呈紅暈為宜。
上述二法,均為每日或隔日一次,7~10次為一療程。
主治病證
風寒濕痹癥,痿證等。
臨床應用
1.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
取穴:翳風、下關(guān)。
治法:雙穴同取,僅選患側(cè)。醫(yī)者左右手執(zhí)兩根點燃的艾條,同時灸此兩穴,以局部有溫熱感為度。如有條件,最好用灸架予以固定,以便熱力集中,持久施灸。每次約灸 1~1.5小時,每日 1 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3日。囑患者勿用冷水洗臉,并注意患側(cè)面部及耳周的保暖。
療效:本組186例,治愈166例,好轉(zhuǎn)20例,治愈率89%,總有效率100%。其中1個療程治愈64例,2個療程治愈68例,3個療程治愈34例。
2.肩周炎
取穴:肩髃、肩貞、肩前、曲池。
治法:上穴均取,選患側(cè)。先針刺得氣。針后,雙手持2支艾條在所選穴區(qū)同時施灸,或?qū)?寸長艾段置于針柄上一起點燃施灸,連續(xù)灸4段,使整個肩部膚紅熱透。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日。
療效:共治80例,痊愈39例,顯效32例,好轉(zhuǎn)7例,無效2例??傆行?7.5%.
3.嵌頓疝
取穴:大敦、三陰交、關(guān)元、提托(經(jīng)外奇穴,關(guān)元穴旁4寸,取患側(cè))。
治法:令患者仰臥,屈膝、雙足放平,暴露足踝及少腹部,取清艾條2支,同時點燃,行齊灸法.按大敦、三陰交、關(guān)元、提托穴順序先后熏灸。每穴約灸5min,至局部皮膚稍紅,自覺溫熱后再灸下一穴位。按上述先后順序施灸一遍后,若患者癥狀未愈者,可重復灸治2至3次,若3遍后尚未緩解者,可行雀啄灸法(見本章第四節(jié))。若施灸后疼痛緩解而腫塊未消者,可配合手法回納,即術(shù)者用左手拇、食二指捏住疝塊的根部,右手拇指在腫塊底部,輕輕按揉至腫塊還納腹腔。術(shù)后令患者靜臥觀察20min。
療效:共治49例,結(jié)果:治愈42例,無效7例??傊斡蕿?5.7%;
4.下肢慢性潰瘍
取穴:阿是穴(局部創(chuàng)面)。
治法:灸前對創(chuàng)面行常規(guī)消毒,以2根艾條同時灸局部創(chuàng)面及周邊5cm左右皮膚,每次30min。艾灸時要求局部感溫熱而不灼傷創(chuàng)面、艾灰不落入創(chuàng)口為原則。創(chuàng)面大者,可適當延長艾灸時間。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灸完覆蓋敷料,每日艾條灸3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對淺表創(chuàng)面可以不加用外用藥。對創(chuàng)面大、創(chuàng)口深者,辨證施治以外用藥,如:九一丹、五五丹、生肌玉紅膏等,以加速創(chuàng)口愈合。另可根據(jù)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況,加服中藥。濕熱下注者,四妙湯加減;脾虛濕盛者,四君子湯加減;氣虛血瘀者,桃紅四物場加減。注意對創(chuàng)面紅腫明顯,有繼發(fā)感染者,不宜采用灸療。
療效:共治31例患者,結(jié)果:治愈(潰瘍愈合)29例,好轉(zhuǎn)(潰瘍縮?。?例,未愈(潰瘍創(chuàng)面未見縮小或有擴大)l例??傆行蕿?6.8%。療程最長152日,最短30日,平均52日。
5.經(jīng)行口糜
取穴:涌泉、三陰交、足三里。
治法:患者取坐位,將兩支艾條點燃,分別對準兩側(cè)涌泉穴急灸,直至灼燙后調(diào)整艾條與穴位的距離,再灸5~10min,至皮膚紅暈。再對三陰交、足三里施溫和灸5~10min至皮膚紅暈。不論分型,治法相同。1日治療2次,癥狀緩解后,每隔3日1次,5次為一療程,六個療程結(jié)束后總結(jié)療效。
療效:經(jīng)治療后,病例全部有效,痊愈率為93.62%。
6.保健
取穴:神闕、關(guān)元、足三里,三陰交。
治法:以上四個穴位可以采用艾炷齊灸3壯或艾條每穴齊溫灸5min。每周灸2次。每年冬季或夏季灸3個月,堅持數(shù)年。保健者本人可以自己操作。
療效:本法適應于中老年人,體質(zhì)虛弱,脾胃或腎虛者。防病養(yǎng)生,有較好的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元德。齊灸療的臨床應用 針灸臨床雜志 1994;10(5):28。
[2]陶首亞。溫和灸為主治療80例肩周炎 浙江中醫(yī)雜志 1988;23(10):450。
[3]孟達理。艾灸為主治療下肢慢性潰瘍31例 江蘇中醫(yī)1998;19(5):38。
[4]王東坡。溫和灸治療嵌頓疝經(jīng)驗簡介 針灸臨床雜志 1996;12(1):33。
[5]朱沁等。艾灸治療經(jīng)行口糜141例臨床觀察 中國針灸 1997;17(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