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ē Zi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椰子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cos nucifera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后采收,剖開果殼,除去果肉內的漿液,微晾即可。置陰涼干燥處。防蟲。
椰子
原形態
椰子,大喬木,高15-30m,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簇生莖頂;葉柄粗壯,長達1m以上;葉片羽狀全裂,長3-4m;裂片多數,外向折疊,線狀披針形,長65-100cm,寬3-4cm;先端漸尖,革質。肉穗花序腋生,長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紡錘形,厚木質,最下部的長60-100cm或更長,老時脫落;雄花萼片3,鱗片狀,長3-4mm;花瓣3片,卵狀長圓形,長1-1.5cm;雄蕊6,長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闊圓形,寬約2.5cm;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堅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長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纖維質,內果皮木質堅硬,近基處有3萌發孔。種子1顆,種皮薄,緊貼著白色堅實的胚乳,胚乳內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長熱帶地區海岸。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南部諸島及雷州半島、海南、廣西及云南。
性狀
1.性狀鑒別:本品呈心形,直徑約5-10cm,有時縱剖成兩瓣;種皮棕紫紅色,具眾多而凹陷的網狀紋理,其一側有數條縱理(種脊),種皮薄。果肉(胚乳)厚約Icm,潔白色,內有大形空腔,新鮮食之香而可口,干時較硬,折斷面光滑,富油性。氣微,味微甘。如放置時間過長,胚乳變為淡黃,則有脂肪酸敗氣,味微辛辣。2.顯微鑒別:粉末特征:2.1.種皮石細胞長圓錐形或狹橢圓形,長40-70μm,直徑20-30μm,淡黃色至棕黃色,壁孔明顯或不甚明顯。
2.2.導管孔紋和螺紋,直徑10-30μm。
2.3.胚乳細胞多角形至長方形,內含油滴和少數棕色塊狀物。
2.4.種皮細胞呈棕色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