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唐本草》 《日華子本草》:鴝鵒目睛,和乳點眼甚明。
拼音名:Qú Yù
鴝鵒
英文名
Myna別名
寒皋、花鵒、哵哵鳥來源
藥材基源:為椋鳥科動物八哥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四季皆可捕捉,捕后殺死,除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原形態
八哥,小型鳥類。體長約25cm。通體黑色,頭部具明顯的金屬光澤。額羽發達,特形延長,部分高聳成冠,另一部分倒下覆蓋鼻孔。兩翼有白斑,由大覆羽的末端和初級飛羽的基部白色組成,張翼時更明顯。尾羽黑色,除中央1對外均有白端。尾下覆羽的羽端也白色。虹膜和嘴橙黃,下嘴基翻江倒海沾紅;跗跖和趾黃色;爪黑褐色。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為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留鳥。性喜結群,常見于田園附近,有時停棲于水牛背或屋脊上。雜食性。每年4-9月繁殖,每窩產卵3-6枚。資源分布:廣泛分布于我國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化學成份
肉含蛋白質(protein),肽類(peptides),脂類(lipid)。肥跗骨肌肉和股肌肉含乙酰膽堿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心肌含脂酶(lipase)。
性味
味甘;性平歸經
肺;肝;大腸經功能主治
下氣降逆;解毒止血。主久嗽;呃逆;痔瘡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9-15g,炙干研末作丸散,或煮羹。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五痔、止血,炙食或為散飲服之。2.《食療本草》:臘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或作羹食之亦得;或搗為散,白蜜和丸并得。
3.《本草拾遺》:主吃,取炙食之。
4.《日華子本草》:治吃噫,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