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開寶本草》
拼音名:Lú Huì
蘆薈
別名
盧會(《藥性論》),訥會(《本草拾遺》),象膽、奴會(《開寶本草》),勞偉(《生草藥性備要》)。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好望角蘆薈或斑紋蘆薈的葉中的液汁經濃縮的干燥品。全年可采。割取葉片,收集其流出的液汁,置鍋內熬成稠膏,傾入容器,冷卻凝固。原形態
①庫拉索蘆薈多年生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長15~36厘米,寬2~6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花莖單生或稍分枝,高60~9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點垂,長約2.5厘米,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雄蕊6,花藥丁字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花期2~3月。
原產非洲北部地區,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亦有栽培。
本植物的葉(蘆薈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好望角蘆薈
莖直立,高3~6米,葉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60~80厘米,寬12厘米,具刺,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圓錐狀花序長60厘米左右;花梗長約3厘米;花被6,呈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微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
分布非洲南部地區。
③斑紋蘆薈,詳蘆薈葉條。
性狀
①老蘆薈又名:肝色蘆薈。為植物庫拉索蘆薈的液汁濃縮而成。商品呈不規則的塊狀,常破裂為多角形,大小不等。暗紅棕色或咖啡棕色,次品呈棕黑色。遇熱不熔化。質輕而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平坦,蠟樣,無光澤。具不愉快的臭氣,味極苦。以氣味濃、溶于水中無雜質及泥沙者為佳。
產南美洲北岸附近的庫拉索、阿律巴、博內爾等小島,均系栽培。
②新蘆薈
又名:透明蘆薈。為植物好望角蘆薈的液汁濃縮而成。商品呈棕黑色而發綠。質輕而松脆,易破碎。斷面平滑而具玻璃樣光澤。遇熱,易熔化成流質。其余與老蘆薈同。
產非洲南部,多為栽培。一般認為質量較老蘆薈為差。
化學成份
庫拉索蘆薈葉的新鮮汁液含蘆薈大黃素甙、對香豆酸、少量α-葡萄糖、一種戊醛糖、蛋白質及許多草酸鈣的結晶。好望角蘆薈葉的新鮮汁液含蘆薈大黃素甙及異蘆薈大黃素甙。
藥理作用
①瀉下作用各種蘆薈屬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蘆薈大黃素甙;這些含蒽配糖體要在腸管中放出大黃素等才能發揮刺激性瀉下作用。在所有大黃甙類瀉藥中,蘆薈的刺激性最強,其作用伴有顯著腹痛和盆腔充血,嚴重時可引起腎炎。因各種蘆薈中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議用純蘆薈大黃素甙代替蘆薈做為瀉藥。給犬(2~5克)、貓(0.2~1.0克)口服蘆薈,可致瀉;對離體小腸無促進蠕動的作用;其瀉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我國云南產斑紋蘆薈的混懸液(400毫克/毫升)給雄鼠灌胃,其瀉下作用和進口蘆薈相似。此外,給犬注射蘆薈提取物,適當劑量可增加小腸液的分泌,并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有時也能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劑量過高反有抑制作用。
②治療創傷
曾用蘆薈水浸物(10%溶液)于人工結膜水腫的兔,可縮短治愈天數;對人工創傷的鼠背,也有輕度促進愈合的作用。近年來,以蘆薈葉漿汁制成含多糖類(聚的凝膠制劑,用于皮膚或其它組織創傷以及燒傷,甚至有人認為可能用于抗綠膿桿菌。用組織培養法證明,這種蘆薈凝膠的毒性較低。蘆薈提取物作成油膏,對小鼠局部照射X線有輕度的保護作用。
③抗癌作用
蘆薈提取物1:500醇浸出物,在體內可抑制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生長;從浸出物中分離出一幾乎純粹的物質有更高抗癌作用,其小鼠半數致死量為5克/公斤。
④其他作用
蘆薈提取物1:500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其白色粉末的1:100溶液也有抑制作用。蘆薈濃煎膏的水溶液,有對抗水合氯醛對離體蟾蜍心臟的毒性;下肢血管灌流,1:200為收縮,1:1000則輕度擴張;在蟾蜍有抗利尿作用,而兔用1%水浸液1毫升/公斤靜脈注射,對尿量無影響。2%水浸液,兔用0.5毫升/公斤靜脈注射,30分鐘后紅細胞數有輕度增加,以嗜酸球為主的白細胞顯著增加。能縮短凝血時間。每天給蘆薈浸出液15毫升于人工胃瘺的犬,20天后胃液有輕度分泌增加,但幾天后即中止而恢復正常。提取物對腎上腺皮質有某些興奮作用,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含量。蘆薈及其水浸液在蘇聯用于組織療法較多。蘆薈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對人型結核桿菌在體外也有些抑制作用(1:3000~300)。
炮制
揀去雜質,斫成小塊。性味
苦,寒。①《開寶本草》:苦,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苦,寒,小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淡,性寒,無毒。
歸經
入肝、心、脾經。①《綱目》:厥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二經。
③《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太陰二經,兼入手少陰經。
④《本經逢原》:入厥陰肝經及沖脈。
功能主治
清熱,通便,殺蟲。治熱結便秘,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癬瘡,痔瘺,萎縮性鼻炎,瘰疬。①《藥性論》:殺小兒疳蛔。主吹鼻殺腦疳,除鼻癢。
②《海藥本草》:主小兒諸疳熱。
③《開寶本草》: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明目鎮心,小兒癲癇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瘺。解巴豆毒。
④《本草圖經》:治濕癢,搔之有黃汁者;又治匿齒。
⑤《得配本草》:散瘰疬,治驚癇,利水除腫。
⑥《本草再新》:治肝火,鎮肝風,清心熱,解心煩,止渴生津,聰耳明目,消牙腫,解火毒。
⑦《現代實用中藥》:為峻下藥,有健胃通經之效。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5錢。外用:研末調敷。注意
孕婦忌服。附方
①治大便不通:臭蘆薈(研細)七錢,朱砂(研如飛面)五錢。滴好酒和丸,每服三錢,酒吞。(《本草經疏》)②治小兒急驚風:蘆薈、膽星、天竺黃、雄黃各一錢。共為末,甘草湯和丸,如彈子大。每遇此證,用燈芯湯化服一丸。(《本草切要》)
③治大人小兒五種癲癇:蘆薈三錢,生半夏一兩(切碎,姜汁拌炒),白術一兩(酒炒),甘草五錢(炒)。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錢五分,姜湯送下。(《本草切要》)
④治小兒脾疳:蘆薈、使君子。以上各等分,為細末。米飲調下一、二錢。(《儒門事親》)
⑤治五種臌脹:蘆薈、蟾酥各三錢(酒一盞,浸一日,蒸化如膏)。以生半夏為末二兩,巴霜三分,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淡姜湯早晚吞下。忌鹽、糖百日。(《本草切要》)
⑥治痔瘺脹痛、血水淋漓:蘆薈數分,白酒磨化,和冰片二、三厘,調搽。(《本草切要》)
⑦治匿齒:蘆薈四分,杵末,先以鹽揩齒令洗凈,然后敷少末于上。(《海上集驗方》)
⑧濕癬。用蘆薈一兩、炙甘草半兩,共研為末,先以溫漿,水洗癬,擦干后敷上藥末,有奇效。
⑨小兒脾疳。用蘆薈、使君子,等分為末,每服一、二錢,米湯送下。
⑩蟲牙。用蘆薈研末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