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鸚MU有數種:綠鸚MU出隴、蜀,而滇南、交、廣近海諸地尤多,大如烏鵲,數百群飛,南人以為鮮食;紅鸚鵑紫赤色,大亦如之;白鸚鵑出西洋南番,大如母雞;五色鸚鷂出海外諸國,大于白而小于綠者,性尤慧利。俱丹味鉤吻,長尾赤足,金睛深目,上下目臉皆能眨動,舌如嬰兒,其趾前后各二,異于眾烏。其濁畏寒,即發顫如瘴而死,飼以余甘子可解,或云摩其背則暗,或云雄者喙變丹,雌者喙黑不變。
拼音名:Yīnɡ Wǔ
鸚鵡
英文名
Parrot別名
干皋、鸚哥來源
藥材基源:為鸚鵡科動物緋胸鸚鵡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ittacula alexandri (Linnaeus)
原形態
緋胸鸚鵝,體長約30cm。雄鳥,自額至眼有一黑紋,自下嘴基伸至頸側有一寬闊帶;眼先和眼周泛綠,頭的余部紫灰,上體余部草綠色,后頸和頸側輝亮,肩、背、腰至尾上覆羽漸狹,尾羽上表藍綠,中央尾羽更多藍色,羽干黑褐;翅覆羽黃綠色,除第1枚初級飛羽的外翈 草綠并緣以綠內。頦灰色,具淡棕黃色羽緣;喉、胸葡萄酒紅色,稍帶紫灰。腹部淺淡沾藍;肛周和尾下覆羽黃綠。雌鳥,頭紫灰,沾染零星分散的草綠色;眼先和眼周草綠更顯,喉和胸橙紅。虹膜淺黃;雄鳥上嘴珊瑚紅,下嘴黑褐;雌鳥上下嘴皆黑褐;跗跖和趾黑色。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在山麓常綠闊葉林間結群活動。以各種植物種子及其嫩芽為食。資源分布:廣泛分布于云南、廣西、海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