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拼音名:Fènɡ Huánɡ Mù
鳳凰木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Flamboyantree, twig and leaf of Royal poinciana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鳳凰木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lonix regia (Bojea) Rofi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為好,剝取樹皮,切段曬干。
原形態
鳳凰木 落葉喬木,高20m或更高。二回羽狀復葉,互生,長20-60cm,羽片30-40,每羽片有小葉40-80枚;小葉長橢圓形,長7-8mm,寬2.5-3mm,兩端圓,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疏生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長2.5-2.9cm,基部合生成短筒,萼齒5,長橢圓形,先端驟急尖;花瓣5,紅色,有黃色及白色花斑紋,近圓形,有長爪,連爪長3.5-5.5cm,寬約3cm;雄蕊10,分離,紅色;子房近無柄,有多數胚珠。莢果條形,長可達50cm,寬約5cm,下垂,木質。具多數種子。花期5月,果期10月。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熱帶地區常見栽培。資源分布:原產非洲,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亦有引種栽培于庭園或作行道樹。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原產熱帶,性喜高溫、向陽。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好。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秋季采種后用60℃熱水浸種催芽播種,幼苗應移植1次,株行距各不得少于50cm,3年生苗即可定植,選空曠向陽處栽種,株距8m以上,不宜與其他喬木混植。
田間管理 春季應施肥,旱時充分灌水,枯老枝條應修剪,使樹冠豐滿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