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ù Zhònɡ Ténɡ Yè
別名:藤杜仲葉
杜仲藤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杜仲和毛杜仲藤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raharium micranthum(A.DC.)Pierre[Ecdysanthera micranthaA.Dc.]2.Parabarium chunnianum Tsiang3.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
1.粗壯木質攀援藤本。枝有不明顯的皮孔,具乳汁,除花冠外,全株無毛。葉對生;葉柄長1-1.5cm,有微毛;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8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銳尖。聚傘花序總狀,頂生及腋生,花小密集,水紅色;花萼5深裂,內面基部腺體不多或缺,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壇狀,裂片在花蕾中內褶;雄蕊5,著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藥箭頭狀,花絲短;花盤環狀;子房具微柔毛,花柱短,柱頭圓錐狀。蓇葖果基部膨大,向先端漸狹尖成長喙狀。種子長達2cm;種毛長約4cm;絹質白色。花期3-6月,果期7-12月。2.本種與杜仲藤的區別在于:葉片卵圓狀橢圓形,背面具黑色乳頭狀腺點。蓇葖果雙生或有時:個不發育;種毛長約1.5cm。花期4-11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
3.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于:全株除花冠外,均密被銹色柔毛。種毛輪生,長約3cm。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疏林或密林、灌木叢、水旁等處。2.生于海拔250-500m的山林密林中。
3.生于海拔200-1000m的熱帶雨林中、疏林中濕潤處。
資源分布:1.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3.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