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óu Zhā Guǒ
別名:油瓜、豬油果、有棱油爪、牛蹄子、野面瓜、猴子面瓜、嘜豆莢。
油渣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油渣果的種仁或果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采收和儲藏:9-10月采果,剖取種仁,洗凈,曬干或鮮用。果皮,曬干研末。
原形態
多年生木質藤本,長達20-30m。莖枝粗壯,具縱棱及槽,無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4-8cm,具縱條紋;鄭須2-5歧,光滑;葉片厚革質,3-5深裂,中裂片淺裂或有時不分裂;長寬均15-24cm,裂片卵狀長圓形,中裂征較大,側裂片較小,上面光綠色,兩面光滑無毛;主脈3-5條,在背部隆起。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花序軸15-30cm;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肉質,花梗粗短,光滑或被微柔毛;花萼筒管狀,淡黃以;花冠輻狀,外面黃色,里面白色,5裂,裂片長約5cm,先端呈流蘇狀,長達15cm;雄蕊3,花絲不明顯,花藥靠合;雌花單生;花梗粗壯,短;子房近球形,具12枚胚株,外面被微毛,花柱長,柱頭3,先端2裂。果實大型,扁球形,徑約20cm,厚10-16cm;淡紅褐色,有12條溝槽,具絨紅,有6顆大型種子(另6顆不育)。種子長圓形,長約7cm,寬達3cm。花、果期6-10月。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300-1500的灌叢中和山坡路旁,也有栽培。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及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