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始載于《嶺南農刊》。
拼音名:Méi Gui Qié
玫瑰茄
英文名
Roselle Calyx別名
紅金梅、紅梅果、洛神葵、洛濟葵。來源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bicus sabdariffa L.
采收和儲藏:11月中、下旬,葉黃籽黑時,將果枝剪下,摘取花萼連同果實,曬1d,待縮水后脫出花萼,置干凈草席或竹籮上曬干。
原形態(tài)
玫瑰茄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m。莖淡紫色,無毛。葉異形;葉柄長2-8cm,疏被長柔毛;托葉線形,長約1cm,疏被長柔毛;下部的葉卵形,不分裂,上部的葉掌狀3深裂,裂片披針形,長2-8cm,寬5-15mm,具鋸齒,先端鈍或漸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兩面均無毛;主脈3-5條,背面中肋具腺。花單生于葉腋,近無梗;小苞片8-12紅色,肉質,披針形,長5-10mm,寬2-3mm,疏被長硬毛,近頂端具刺狀附屬物,基部與萼合生;花萼杯狀,淡紫色,直徑約1cm,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處合生,裂片5,三角狀漸尖形,長1-2cm;花黃色,內面基部深紅色,直徑6-7cm。蒴果卵球形,直徑約1.5cm,密被粗毛,果爿5。種子腎形,無毛。花期夏、秋季。生境分布
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南部引人栽培。原產于東半球熱帶地區(qū),現全世界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畏寒冷,怕早霜,怕澇,忌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宜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按行株距1m×1m開穴,每穴點播4-5顆,覆土0.5-1cm,每lhm2播種量約9kg。播后約1星期出苗。苗高15cm左右間苗,每穴留壯苗1株。育苗移栽:撒播或條播,每1hm2播種量600-750kg。苗高15-25cm時,選雨后晴天或陰天,按行株距0.8×0.8或1m×1m,每穴栽1株。
田間管理 苗高15cm時,進行拔草和缺株補苗,苗高30cm時,第1次中耕除草,結合追肥培土。苗期以氮肥為主,現蕾至花萼、果實增大期,以磷鉀肥為主。
病蟲害防治 根預腐病,播種前種子用50%多菌靈400倍液浸10min,發(fā)病期間用多菌靈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噴霧,7-10dl次,連續(xù)2-3次。蟒螬、地老虎、螻蛄嚙食種芽,咬斷嫩莖,咀食幼根。蚜蟲、卷葉蟲、紅蜘蛛為害莖、葉、花,防治方法參見人參、紅花、地黃等有關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