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救荒本草》載:野胡蘿卜,生荒野中。苗葉似家胡蘿卜,俱細小,葉間攢生莖叉,梢頭開小白花,眾花攢開如傘蓋狀,比蛇床子花頭又大,結子比蛇床亦大。其根比家胡蘿卜尤細小。所指即為本種。
拼音名:Nán Hè Shī
南鶴虱
別名
野胡蘿卜子、竊衣子、鶴虱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ucus carota L.
采收和儲藏:春季播種的于夏季采收,秋季播種的于冬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原形態
二年生草本,高20-120cm。全株被白色粗硬毛。根細圓錐形,肉質,黃白色。基生葉薄膜質,長圓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形或披針形,長2-15mm,寬0.5-4mm,先端尖,有小尖頭,光滑或有糙硬毛;葉柄長3-12cm;莖生葉近無柄,有葉鞘,末回裂片小而細長。復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長10-55cm,有糙硬毛;總苞片多數,葉狀,羽狀分裂,裂片線形,長3-30mm;傘輻多數,結果時外緣的傘輻向內彎曲;小總苞片5-7,線形,不分裂或2-3裂,邊緣膜質,具纖毛;花通常白色,有時帶淡紅色。雙懸果長卵形,長3-4mm,寬2mm,具棱,棱上有翅,棱上有短鉤刺或白色刺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路旁、曠野或田間。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南鶴虱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山區、半山區以及平原地區均可栽種。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播前需浸種催芽,存季于3-4月,秋季于8月初條播、覆淺土,保持土壤濕潤,5-8d出苗。
田間管理 發芽后,一般間苗2-3次,同時進行松土、除草與施肥。
性狀
性狀鑒別:雙懸果橢圓形,多裂為分果,長3-4mm,寬1.5-2.5mm。表面棕黃色或灰棕色,頂端有殘留花柱基,基部鈍圓,背面有4條窄翅狀次棱,翅上密生1列橫向黃白色鉤刺,長可達1.5mm,次棱間凹下處有不明顯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分果的接合面較平坦,有3條暗色縱紋(油管)及3條弧形脈紋(維管束),脈緣上具柔毛。種仁類白色,有油性。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辣后苦。 以籽粒充實、種仁類白色、有油性者為佳。顯微鑒別:分果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次棱翅上大形鉤刺長300-980μm,基部直徑75-265μm,先端具一至數個橫向或倒鉤狀彎曲的單細胞非腺毛;主棱上有單細胞非腺毛,長85-280μm,基部常有數個細胞形成枕狀墊。中果皮為數列薄壁細胞;每條次棱的基部各有一大型油管,接合面有2個扁長圓形油管,內含黃棕色物;主棱脊內側各有一細小維管束,接合面有2個維管束,內果皮為1列狹長的薄壁細胞。種皮1列薄壁細胞,內含紅棕色物;種脊維管束位于接合面中央。內胚乳細胞多角形,壁稍厚,內含脂肪油及糊粉粒,后者含細小草酸鈣簇晶。
化學成份
果實含揮發油約2%,中含細辛醚(asarone),甜沒藥烯(biasabolene),巴豆酸(tiglic acid),細辛醛(asarylaldehvde);栽培物果實含揮發油0.6%-2.1%,中含胡蘿卜次醇(carotol)9%-63%,牻牛幾醇乙酸酯(geranyl acetate)0-48%,環氧二氫丁香烯(epoxydihydrocaryophyllin)2.5%-20%,但野生果實揮發油則主要含牻牛幾醇乙酸酯而不含胡蘿卜次醇,對不同地區的果實進行的研究表明,揮發油的組成差異很大,不同樣品中牻牛兒醇乙酸酯與胡蘿卜次醇二者的含量變動于0-80%之間,其他成分則有芳樟醇(linalool),檸檬烯(limonene),香柑油烯(bergamotene),α-和β-蒎烯(α-,β-pinene),百里香酚(thymol),胡蘿卜烯(daucene),欖香脂素(elemicin),α-姜黃烯(α-curcumene);果實中還含黃酮類,糖,季銨生物堿(可能是乙酰膽堿),氨基酸,胡蘿卜苦甙(daucusin),甾醇和擴張冠狀動脈血管的成分。 不同產地或品種的種子揮發油,其含量與組成相差很大,北高加索產的種子含揮發油約2%,一般樣品中含牻牛兒醇乙酸酯約30%,l-香檜烯(l-sabinene)約20%,含β-蒎烯和一種多氫薁類二環倍半萜,有時牻牛兒醇乙酸酯的含量可達50%,亦有報告稱種于揮發油含量較低(0.66%-1.65%),胡蘿卜次醇為油香之主因,據報道意大利產的種子揮發油富含胡蘿卜次醇、單萜與烴類物,而牻牛兒醇及其乙酸酯僅占少量,有報道稱種子揮發油用氣-液色譜分析,鑒定出23個成分,包括當時新報告的9個成分,即樟烯(camph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松油烯-4-醇(terpinen-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龍腦乙酸酯(bornyl acetate),γ-癸內酯(γ-decalactone),β-芹子烯(β-selinene),α-古蕓烯(α-agurjunene)和香豆精,另有文獻報道含胡蘿卜醇(daucol)。種子的脂肪油含量24.9%,其脂肪酸組成中有巖芹酸(petroselinic acid)51.24%,還有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和棕櫚酸(palmitic acid)。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野胡蘿卜果實的醇提取物,對離體貓心冠狀動脈有擴張作用。種子中的甙性成分,對麻醉犬有短暫的降壓作用。2.對平滑肌的作用:野胡蘿卜種子醇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和大鼠小腸、大鼠子宮、貓支氣管等平滑肌均顯示舒張作用。種子中的甙性成分能松弛大鼠和兔小腸及未孕子宮,葉提取物對已孕或未孕貓和豚鼠子宮有收縮作用。
3.其他作用:野胡蘿卜種子的甙性成分對麻醉犬呼吸有抑制作用;對士的寧及戊四氮引起蛙驚厥有輕度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