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Lénɡ Zhī Hú Jì Shēnɡ
棱枝槲寄生
別名
楓木寄生、萬壽木寄生、柿寄生、樟木寄生、梨寄生(《廣西藥植名錄》),青剛櫟寄生(《海南植物志》),桑寄生(《西藏常用中草藥》)。來源
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枝葉。原形態
寄生小灌木,高1米許。枝圓柱形,灰棕色;小枝具四棱或多棱,2~3叉狀分枝,節略腫脹,節間長1~4厘米。葉退化成鱗片狀。花極小,無柄,單生或輪生于節上;雄花花冠堅實,有4裂片;雌花球形,長約1毫米,基部有1杯狀,先端平截的苞片;花冠裂片4,脫落;子房下位。漿果橢圓狀,長3~4毫米,熟時黃色,平滑。花期8~9月。果期秋冬。生境分布
寄生于榆、桑、柳、楊等樹上。分布我國南方及西藏等地。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平,味苦。功能主治
①《廣西藥植名錄》:驅風,強壯,舒筋,清熱,止咳,消炎。治肺病吐血,乳瘡,腹痛。②《西藏常用中草藥》:強筋骨,降血壓,祛風濕。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酸痛,高血壓,胎動,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