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大裁員
3月10日,美的電器發布2011年度報告,3萬多人的大裁員創下了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裁員紀錄,去年底以來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美的大裁員得到證實。年報顯示:2011年末,美的員工總數為66497人、較2010年末的員工總數98676人減少了32179人,員工人數同比降幅為32.6%,其中生產人員降幅最大,達34.9%。
網上相關信息顯示,直到2011年上半年美的仍然在大規模招聘員工,去年底的大裁員中,相當一部分被裁員工是2011年新入職的高校畢業生。考慮到美的電器去年上半年新招聘的員工人數,美的去年底實際裁員人數可能大幅高于32179人。
實際上,近年來美的電器一直在大規模擴招員工,其員工總數由2008年末的4.08萬人上升至2010年末的9.87萬人,兩年間員工人數翻了一番多。
2011年底媒體爆出的“裁員門”和“欠保門”事件,很有可能是美的電器迫于年報發布壓力的無奈之舉。
大規模投資擴張 股民的錢是否會打水漂
大規模擴張是美的電器多年來的發展戰略,與員工人數倍增相對應的是,該公司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的跨越式增長:2011年末美的電器固定資產賬面金額107.15億元,較2008年末的50.24億元增加了113%、在建工程賬面金額較2008年末增加了225%,2011年末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合計金額127.89億元,較2008年末增長了126%!
由于美的電器此前大規模擴招員工是與其生產線大規模投資相對應的,去年底大規模裁員且主要裁撤生產人員,生產人員裁減幅度34.9%,3萬多人因此離開生產線,這顯然不是季節性裁員。因此,美的大裁員很可能意味著,該公司近年來大規模投資建設的一些新投產以及尚未投產的生產線將面臨長期停產的困境。
對美的而言,產能過剩導致的巨額閑置固定資產則是企業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不得不面對的長痛:大量閑置產能不僅占用著企業的巨額資金,而且由此產生的折舊費用會使單位生產成本上升,削弱企業的成本競爭力。裁員產生的短期經濟效益并不能抵消巨額閑置固定資產帶來的風險。
去年底美的電器大裁員是近年來美的電器盲目追求規模擴張釀下的苦果,隨著國家針對家電消費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家電行業銷售疲軟,市場寒意漸濃,規模的盲目擴張導致產能嚴重過剩,美的電器也由此前的大擴張驟然間轉向大收縮。在2011年報中,美的電器表示:“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原以規模為導向的成功發展模式已難以持續,公司適時提出與推動戰略轉型。”這顯示,在行業劇烈變化的背景下,當前美的電器正尋求轉型,這也意味著美的電器規模擴張時代的終結。
銷售收入大幅下滑, 盈利倍增另有玄機?
去年四季度,美的電器實現銷售收入112.3億元,與2010年四季度173.99億元的銷售收入相比,同比降幅高達35.5%,2011年四季度的銷售收入甚至低于2009年同期的銷售收入水平。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銷售疲弱、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去年四季度美的電器凈利潤同比卻大幅增長,增幅高達100.7%!(詳見表三)
2008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美的電器曾裁員五千多人,2008年四季度美的電器銷售收入雖然同比增長了24.9%,但卻虧損2.02億元;去年底美的裁員3萬多人、四季度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5.5%,無論是從裁員人數看,還是銷售收入同比情況看,美的去年四季度的情況都比2008年四季度嚴峻得多,但凈利潤居然實現倍增。在如此惡劣的市場環境下,美的電器是如何實現這一奇跡的呢?
1. 銷售毛利率逆市新高顯異常
分析顯示,銷售毛利率大幅上升是美的電器去年四季度凈利潤倍增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季毛利率為26.08%、毛利率較三季度上升5.8%,創下2003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詳見表四)
以去年四季度營業收入112.3億元計算,5.8%的銷售毛利率提升對銷售利潤增量的貢獻為6.51億元。令人費解的是,在市場銷售疲軟的環境下,美的電器去年四季度銷售毛利率如何創下歷史新高?
一方面市場疲軟、銷售滑坡,美的逆市上調產品售價的可能性較小,另一方面,與銷量下滑相對應的是產量的大幅下滑,單位產品固定成本相應上升;且去年四季度美的裁減高達3.22萬員工,需為此支付巨額經濟補償費,也會使其成本上升。在此背景下美的電器銷售毛利率卻創2003年以來歷史新高,顯然不合常理,在市場銷售遭遇寒流、員工遭大規模裁減的困境下,為了穩定軍心、提振信心,不能排除美的電器人為調節利潤、粉飾業績的可能性。
2.巨額股權轉讓收益現蹊蹺
報表分析顯示,去年四季度美的電器獲得投資收益3.49億元,其中轉讓股權獲得投資收益2.9億元,是該公司四季度利潤大幅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去年四季度美的電器獲得股權轉讓收益2.9億元、對當期凈利潤貢獻約2.4億元,相當于其去年四季度凈利潤的28.9%,但筆者查閱該公司去年四季度的公告,并沒有查詢到相關股權轉讓事項,美的2011年報中也未提及股權轉讓事項。
美的電器2011年報注釋“長期股權投資”明細顯示,“Midea Do Brasil AR Condicionado S.A.(巴西)”和“博西威家用電器有限公司”兩家子公司的期末賬面余額為0,美的電器去年四季度轉讓的很可能是其持有的這兩家公司的股權(詳見表五)。兩家公司股權賬面金額合計1.62億元、股權轉讓收益2.9億元,這意味著股權轉讓價款約4.52億元、轉讓溢價率179%。
令人困惑的是,美的電器去年四季度收購了由開利公司實際管理的美國聯合技術公司在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個拉丁美洲地區國家的空調業務公司51%的權益,并在相關公告及年報中高調對外宣布并購成果,認為拉美市場潛力巨大;而幾乎與此同時,卻低調出售了其持有的巴西子公司的股權(該公司2010年銷售收入8.51億元)。如果進軍拉美市場是公司的戰略方向,那么出售其在該地區運營多年的子公司,顯然與這一戰略是相沖突的。
另一方面,雖然該筆股權轉讓事項在公司董事長授權范圍內,無須董事會批準,但該等股權轉讓的收益對其去年四季度經營業績有重大貢獻,其公司年報中有必要對此予以披露,美的對該等轉讓事項既未發布公告,在年報中“投資收益”項目的報表附注下亦未對當期股權轉讓收益作任何說明。
進一步分析發現,美的收購開利拉美公司產生了8.95億元巨額商譽,收購價款2.23億美元、以去年11月末美元對人民幣匯率6.38計,收購金額折合人民幣約14.23億元,收購資產賬面金額約為5.28億元(14.23億元-8.95億元),收購溢價率169%。
一方面,高溢價收購,賬面產生巨額商譽,另一方面,高溢價出售資產,賬面產生巨額收益,卻秘而不宣、刻意保持低調。位于南美的兩筆股權一進一出之間,在公司賬面上資產(商譽)與利潤(股權投資收益)都大幅增加,產生了一筆可觀的利潤。是誰收購了這筆股權?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系、是否是相互關聯的一攬子協議?美的電器是否借此虛增資產、利潤,粉飾公司業績?
3.主營業務業績是否注水?
2011年美的電器利潤總額為55.6億元,同比增長5.97億元,看似盈利同比增長了12.0%。但是如果看一下非經常性損益合計數據,明顯在2011年第四季度出現陡變。
2011年第四季度,非經常性損益突然增加3.1億元,超過2010年全年水平,令人無法理解;同時年報顯示,美的電器長期待攤費用大幅增長,由2010年的2.74億元增長為2011年的4.5億元,整整增長了1.7個億之多。如果將同比新增的營業利潤5.97億元減除非經常性損益7.94億元和長期待攤費用4.5億元,其主營業務初步核算至少虧損了6.4個億。
“一個企業里面都會有一定的非經常性損益,常見的有投資收益、資產損益和政府補貼三塊。因為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來說是不穩定的一次性收入,所以不能反映公司業務的經營能力和穩定盈利的能力。”財務專家賀宛男說。據一些財經媒體披露,非經常性損益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粉飾業績的魔棒,看來除了重拾這根“魔棒”,美的電器確實沒有其它辦法給投資者一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