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手表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無論成敗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擾很多人的是:他們被“兩只表”弄得無所適從,身心憔悴,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個。還有人在環境、他人的壓力下,違心選擇了自己并不喜歡的道路,為此而郁郁終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
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于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于混亂。
第一個前提是這兩塊表顯示的時間是不同的,如果時間顯示是一致的,那就不存在分歧,或雙重標準了;
第二如果有兩塊表顯示時間不同,我們必須要知道哪一塊才是唯一正確的表,因為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第三這兩塊表必須是在同一個時區(采用同一個標準的地區),應為在不同時區的時間是不一致的,這樣才有可比性,這也要“因地制宜”。在這些前提下,我們才能去談談這個定律。
1、制定出的目標一定要明確;
2、績效考核時一定要按照既定的績效目標來進行,千萬不能臨時隨意變更,否則,很容易讓員工對公司的大政方針產生疑惑,進而對公司失去信心;
3、管理制度一定是對事不對人,即一事同人,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4、在管理運做方面,“一個上級的原則”一定要遵守,否則必然會引起混亂。
設置雙重標準是制定者的錯。
一個人正常情況下不會戴兩塊表,除非他是賣表的修表的可能會同時帶很多表出門,很多人現在根本不戴手表,因為手機已經成為大部分人必備隨身工具,如果要知道準確時間看手機就行了,但是許多人還是會戴手表,只是這塊表的準確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一種裝飾或身份的象征。
一個企業組織也不應該出臺兩個相互矛盾的標準,除非他是處于制度標準制定前期,還在征求意見的階段,就像拿出兩塊表比較一下需要驗證哪一塊表的時間更準確,制度標準也需要比較驗證看是否合理準確實用,最后留下的一定是一套制度或標準。所以常規情況下是不會有兩種標準同時存在的。
當然會因為時勢的改變出臺新的標準,但舊標準還沒來得及廢止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公司決策層一定要明確一下,在過渡期應該怎樣執行。
這就好比如果只有一塊表,即使顯示的時間是錯的(他可能并不知道是錯的),他也只能按這個時間做事。但是如果你給他兩塊表,時間又不一樣,他就無法確定哪一塊是正確的時間了,但這是給他表的人(標準制定人)的錯,你為什么給他兩塊表,而又不告訴他哪一塊表的時間是正確的?這就像在跑步比賽時,只能規定一個目的地,這樣我們才能判定誰取得了最終勝利,如果我們設了兩個目的地,那就不能責怪選手,一定是組織跑步比賽者的錯。
沒有判別正誤的標準就會陷入兩難選擇。
就像一個人不能判別哪一塊表的時間是正確的時候,他將陷入困惑。之前談到過一個“布里丹定律”,同樣是兩難選擇的問題,與這個手表定律有類似的地方,但是布里丹定律的重點是如何在兩堆草料之間做選擇,而手表定律的重點是兩塊手表哪一個是標準,也就是說兩堆草料哪一堆是“好料”——你要去選擇的標準。
如果有兩個標準也就是說兩個都是正確的(這應該是不成立的,一定有一個時間是錯的,但是如何判定哪一塊表示錯誤的,就需要第三塊第四塊表來驗證或找報時臺來確認了),那就會陷入困惑。
所以在同一個時區一定只有一種時間是正確的,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時期也只能有一個標準,否則執行者就會陷入兩難選擇,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必須有一個作為仲裁的部門或職位,做出正確的裁決,以避免執行人無法選擇該如何執行的情況。
一個組織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同時指揮,而且指揮的方向又不一致,這將使這個組織無法正常運轉。
拿破侖說:寧愿要一個平庸的將軍帶領一支軍隊,也不要兩個天才同時領導一支軍隊。既然是領導當然都想下屬按自己的命令做事,哪怕是一個平庸的領導,但是如果兩個人同時領導一個部門,又彼此意見不一,一個說要向東一個說向西,那下屬該怎么辦?只有原地不動,等兩個領導意見一致了再說,這是決策層安排的錯誤,一定要在兩個領導里定出一個主次來,發命令的只能是一個人,而不能兩個人平起平坐,一個不服一個,這樣只會壞事,不會成事。當然如果這兩個領導是同聲同氣目標,倒是沒問題,但這樣是不是對人員的一種浪費,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事卻偏要安排兩個人。
對于一個組織是否可以采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
這就牽涉到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那面對組織內各種不同職能部門、個性各異的人員是不是該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呢?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對于制度層面上的管理工作應該一視同仁,比如考勤制度,規定所有員工八點半上班,管你財務部還是人事部的人都不例外,但是對于市場部可能有不能一刀切,我們也知道外勤人員有時出差,可能半夜才到家,你就不能強求第二天準時上班,這就要有一定的彈性,但是這屬于特殊管理,而不是雙重標準,雙重標準是指針對通過一個問題采用不同標準,就比如兩個業務員都是出差,到深夜兩點才回家,第二天都是10點才到公司報道,你不能一個不算遲到一個算遲到,這就是標準不一了。
規律是死的,但事情是千變萬化的,執行人是活的,一定要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而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
管理寓言:猴子與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樹下的巖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表給自己帶來了好運,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工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但“猛可”卻有了新的麻煩:每只表的時間指示都不盡相同,哪一個才是確切的時間呢?“猛可”被這個問題難住了。當有下屬來問時間時,“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因此變得混亂。過了一段時間,猴子們起來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寶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據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樣面臨著“猛可”的困惑。
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只或更多的表,卻無法確定幾點。更多鐘表并不能告訴人們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在股市上,同樣要注意用兩只手表的錯誤:
1、對進出股價設置二個目標。原來定000002在23元以下進,但000002到了22。90元不進,想到21。90元進了,往往會錯誤;
2、二人同時管理一個股票。二人不討論的情況下,一人自定出了某股票,這樣往往難獲利的。
手表定律 - 啟示
啟示1
1、對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這件事情無法完成;
2、對于一個人,也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于混亂。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
3、而對于一個企業,更是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則將使這個企業無法發展。
啟示2
1、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互相沖突的目標,否則無法有效達成;
2、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互相沖突的管理制度、考核標準,否則就會讓員工無所適從;
3、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原則:即“一個上級的原則”,如果一個員工同時有兩個有著不同方式與目標的上級來領導,那么,勢必會引起管理的混亂。
手表定律在企業管理中,表現為若企業中存在多種管理方法或不同風格領導甚至不同的目標時,就會讓員工無所適從。
不同的領導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標準,也往往讓執行者感到迷茫。所以,當領導者或管理者在大聲疾呼“企業的執行力太差”、“員工的接口太多”時,不知他們是否也能夠好好自省一下,自己下達的指令是否明確?是否也有朝令夕改的現象?或者,高層的聲音相同嗎?員工是不是也正是帶著多塊工作“手表”在工作著?
雖然工作中與下屬的溝通還算比較順暢,但還是要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讓“手表定律”成為影響下屬和自己成長的絆腳石。
也許大的環境自己改變不了,但自己的行為和工作方法是能夠改變的。慢慢去影響吧,周圍的環境會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