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钚(Ⅳ)
作用與用途
氧化钚(Ⅳ)為黃褐色。螢石型結晶。a=5.3960×10-10m。熔點(2390±20)℃。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在空氣中在高溫下其組成幾乎不發生變化。如果將二氧化钚還原就可得到六方晶系的A-Pu2O3、正方晶系C-Pu2O3(PuO1.51)或C′-Pu2O3(PuO1.62)。但是,它們的還原條件還不十分清楚。加熱至高溫的二氧化钚幾乎不溶于鹽酸及硝酸,但是加入少量的氟離子后,就可加快其溶解速度。所以,為了促使二氧化钚溶解,常利用KHSO4、KHF2或Na2O2-NaOH來熔融。但是未經加熱到500℃的二氧化钚,可溶于熱硫酸。
合成方法
制法 將钚的過氧化物、草酸鹽、氫氧化物或硝酸鹽在氧氣流中加熱,就可制得二氧化钚。將精制的四價钚鹽放入干凈的石英舟中,在氧氣流或空氣中,于800~1000℃下加熱1~2h,就可制得定比組成的二氧化钚。二氧化钚在氧分壓較低時高溫加熱,就會變成寬范圍的非整比組成的氧化物PuO2-x,但在氧氣流中或空氣中加熱至1000℃,幾乎不偏離定比組成,偏離不會超過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