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
朗姓來源
朗姓起源
①姓苑:姓。 ②姓氏考略:以朗州為氏,亦或郎姓所改。 ③續通志氏族略:明時有朗清,曾任都察院司務。 ④千家姓:滎陽族。朗姓淵源
第一個淵源
朗州,故址在今湖南省的常德市,春秋、戰國時期先屬于楚國,后屬越國,再后仍歸楚國,原住民中即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朗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源繁復,不可一論。
第二個淵源
源于鮮卑族,出自五胡十六國時期古匈奴分支鮮卑族獨孤部,屬于以部落名稱為氏。獨孤氏原本姓劉,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曾孫后裔。劉秀之子劉輔被封為沛王,其裔孫劉進伯則官至度遼將軍。劉進伯在率部攻打匈奴時失利被俘,由于他是漢朝貴胄,因此匈奴人未殺他,但也不敢放他,便將其單獨囚禁于獨山之下(今遼寧海城),久之,他便自稱為"獨山孤人",簡稱獨孤人。當時匈奴人也以"獨孤人"稱呼他。后來,他因被困于匈奴而不得歸,遂居匈奴,娶妻生子,其后裔逐漸被匈奴同化,最后竟然變成了匈奴貴族。
史籍《新唐書·十一·宰相世系》中記載,"獨孤氏出自劉氏。后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生沛獻王輔,輔生厘王定,定生節王丐,丐生廣,洛陽令。生穆,穆生度遼將軍進伯,擊匈奴,兵敗被執,囚之孤山下。生尸利,單于以為谷蠡王,號獨孤部。尸利生烏利。二子:去卑、猛。猛生副論。副論生路孤,路孤生眷,眷生羅辰,從后魏孝文帝徙洛陽,為河南人,初以其部為氏。"在劉進伯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尸利,史稱谷蠡王,他以祖先劉進伯的自稱為號,稱獨孤部。其子孫后代皆以其部落名稱為姓氏,稱獨孤氏。獨孤部族人傳至第六世孫羅辰時,跟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弘)遷居于洛陽,遂籍為河南人,在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又改獨孤氏恢復為劉氏,成為北魏政權八大貴族姓氏之一。不過,仍有部分獨孤部族人堅持獨孤氏不變,世代相傳至今。
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有獨孤朗曾為福建觀察使,后出任朝廷左司郎中,再以御史中丞晉為戶部侍郎。到唐肅宗時期,苛政嚴厲,公卿誕辰但唯唯署名而已。不久,獨孤朗在中唐黨爭中獲罪廷上,被判殛刑。但因有功前朝,不得刀刑,遂與陳希烈、張垍、郭納等七人被賜于大理寺獄賜自盡。時有白居易《論左降獨孤朗等狀》之篇史。
在獨孤·朗的后裔子孫種,有人為避免禍及家族遂改姓氏,其中就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朗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朗氏正宗。
第三個淵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瑪朗阿氏、烏朗哈特氏部族,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瑪朗阿氏,世居科爾沁草原,后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alanggaHala。后有改漢姓為朗氏、馬氏、阿氏等者。
⑵.蒙古族烏朗哈特氏,亦稱烏爾哈太氏、烏里雅特氏,為蒙古陳巴爾虎姓氏,源出成吉思汗六世祖乞顏·奇斡溫·海都的孫子乞顏·奇斡溫·斡羅納兒氏族的后裔,世居巴顏鄂隆(今內蒙古錫林郭勒西烏珠穆沁旗)、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部)等地區。后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langhatHala。后所冠漢姓多為朗氏、高氏、陳氏、鄔氏等,其部族有入穆斯林教者,改稱哈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朗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宗教信仰為目流改為漢姓朗氏,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新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9℃
- 烏魯木齊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阜寧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8℃
- 海南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東阿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迭部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0℃
- 臨清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保亭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7/25℃
- 賀蘭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4℃
- 夏河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