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
-
絳姓來源
絳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晉穆公所遷都城,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晉穆公遷都于絳,后以邑為氏。”春秋時期,周成王姬誦封唐叔姬虞于唐,其子為晉侯,周夷王姬燮繼位后,晉侯遷國于晉水,改國號為晉,建都于晉水之陽安邑一帶(今山西聞喜)。到了第二十九世晉穆侯姬弗生執政時期(公元前811~前785年),他又遷都于原古崩國之地的絳(今山西運城稷山),在今稷山縣白家莊、均安村附近的絳山一帶,三面溝壕,前臨興河,背靠大坡,形勢險峻,易守難攻,古稱其地形為“玉壁”,因此,晉穆侯所建的絳城又稱作玉壁城。絳,古稱絳州,盛產絳草,其草搗汁可作染料,既可以染紡織品、漆器,也可以染食物,所染之物為大紅色(大赤),鮮艷奪目,因以為邑名。絳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臨汾盆地西南邊緣,北靠呂梁山,南依峨嵋嶺,汾、澮二河穿境而過。絳州歷史悠久,春秋時期與太原、臨汾齊名,并稱“晉國三城”,歷來就是晉地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堪稱三晉一塊文化寶地。在晉穆侯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晉穆侯所建之城名為姓氏者,稱絳氏。
另外,晉國貴族魏氏家族的四世祖魏絳曾大力輔弼晉穆侯,因功勛卓著而被賜在絳地,因此在“三家分晉”后至整個戰國時期,絳州皆屬于魏國之地,其家族人中亦有以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絳氏,與晉穆侯的后裔絳氏一起被史稱絳氏正宗。
第二個淵源
源于職業,出自春秋初期專業的絳工,屬于以職業稱謂為氏。絳工,亦稱纁工,就是染工,為各種器物染色。這在《釋名》中有記載:“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為工也。”在《姓氏急就篇·注》中也記載:“絳,古謂之纁。”
在絳工的后裔子孫中,即有以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絳工氏、或纁工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絳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漢朝初期大將軍、絳侯周勃,屬于先祖爵號為氏。漢高祖劉邦屬下的開國大將周勃,氏西漢王朝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赤膽忠心于漢王朝,漢高祖以功封其為絳侯。后來周勃在鏟除諸呂中起了重大作用。當初劉邦在沛縣起事時,人稱沛公,周勃就以中涓親近侍從的身份,跟隨沛公劉邦攻打胡陵,打下方與。又攻打豐邑,在碭郡打擊秦軍并攻破城池。在攻占下邑時,他率先登城。高祖賜給五大夫的爵位。攻取蒙邑、虞縣,平定魏地,進攻爰城、東緡,直到栗縣,都各個擊破。攻打嚙桑,周勃最先登城。在東阿城下大破秦軍,又追擊至濮陽,攻下了甄城。攻打了都關縣、定陶、襲取宛朐,活捉了單父的縣令。夜襲,取臨濟,再進攻張縣,他的軍隊作先鋒到達卷縣,攻破城池。打擊李由軍,在攻打開封的戰役中,他的軍隊表現最為出色。后來秦將章邯擊敗項梁,劉邦與項羽引兵東去。一年二月,楚懷王封劉邦為安武侯,擔任碭郡長官。劉邦拜周勃為虎賁令。隨劉邦打擊王離、趙賁等的軍隊,攻城略地直至藍田,進軍咸陽,滅亡秦朝。后絳侯周亞夫在漢文帝六年(公元前158年)的細柳之戰中擊退匈奴,漢文帝駕崩時,告戒太子劉啟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漢文帝崩,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到了漢景帝劉啟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亞夫又在短短三個月即擊敗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東王劉印等七國發動的叛亂,功勛卓著,改封條侯。但最后在選擇皇太子、是否對匈奴降將封侯等一系列問題上,周亞夫與漢景帝意見相左,又脾氣梗直,遂被漢景帝疏遠,后又受到誣陷入獄,再受廷尉的羞辱,最終絕食五天后吐血身亡,條侯、絳侯二爵號遂銷。
在周勃的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爵號為姓氏者,稱絳氏、條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新源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9℃
- 烏魯木齊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阜寧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8℃
- 海南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東阿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迭部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0℃
- 臨清市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保亭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7/25℃
- 賀蘭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4℃
- 夏河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