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一段極有見地的話:“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
的確,吟詠著“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鶴沖天》)的周美成只沉醉于繁華之中,未能像納蘭性德那樣從現實紛繁中脫身而出,站在一個高遠的境地去觀察世事,去沉思、去把握,他也就缺乏了納蘭的“高致”。而能入能出,看透變幻,這是納蘭痛苦的來源,也是他給我們留下寶貴精神遺產的原因。
經破落而言悲哀(如李煜、晏幾道、秦觀),令人一掬同情之淚。臨末世而賦悠閑(如周邦彥),會讓人對作者不齒,但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憂困的力量太大了,壓得作者只能逃避現實,從而使人為之嗟嘆。而像納蘭性德這樣處繁華寫寂滅的,極少,極難為人理解;一旦理解了,則惟黯然獨坐,與作者同領受那一份蒼涼而已!
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人。少年時落魄不羈,曾沿江西上,客游荊州。后來在太學讀書,因獻《汴京賦》得官。徽宗時他先后在議禮局、大晟府任官,為王朝制禮作樂。又獻詩蔡京,說他“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官禮樂中”。那正是北宋王朝臨近覆亡的前夕。
周邦彥早年曾經有過和柳永類似的生活經歷,詞也接受了他的影響。然而由于他的時代和后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詞,周詞的浪子氣息要淡些,而幫閑的意味更濃;內容單薄得多,而詞句更工麗,音律更嚴格,章法的變化也多些。
艷情與羈愁幾乎占了他的《清真詞》的全部內容,包括那些詠物或詠節令的詞在內。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個腐朽王朝里縱情聲色的士大夫們的胃口。由于內容的單薄與無聊,周邦彥就只能在藝術技巧上爭勝。他喜歡用代詞,如用“涼蟾”代月,“涼吹”代風,“翠葆”代竹等。喜歡運用古辭賦家的手法來練字琢句,如“梅風地溽,虹雨苔滋”(〈過秦樓〉)、“稚柳蘇晴,故溪歇雨”(〈西平樂〉)等。喜歡融化前人詩句入詞,如“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少年游〉《荊州作》),用韓屋《懶起》詩,“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還善于通過種種回憶、想象、聯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環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達的東西。這些手法本是魏晉以來“為文造情”的辭賦家的長技,周邦彥用來寫慢詞,把那些艷情內容妝飾得更華美。因此他的詞不僅受到當時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從南宋以來,在封建社會的士大夫階層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場。
周詞中較為可取的是少數表現羈旅行役、懷古傷今的作品,如〈蘭陵王〉、〈西河〉《金陵懷古》等。有些小詞寫景比較清疏明快,象下面這首〈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為了配合音律,周詞不僅講平仄,有時還嚴守四聲。在詞調的創制上,周邦彥也有他的貢獻,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就是他的創調。
和周邦彥同在大晟府供職的還有萬俟詠、晁端禮等。比之周邦彥,他們就在藝術上也更少可取。江西詩派與大晟詞人的同時出現,表示當時封建文人的兩個方面:前者表現他們的脫離現實去追求“文字之樂”的情趣;后者更表現他們的醉生夢死,在一座就要爆發的火山頂上尋歡作樂。
的確,吟詠著“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鶴沖天》)的周美成只沉醉于繁華之中,未能像納蘭性德那樣從現實紛繁中脫身而出,站在一個高遠的境地去觀察世事,去沉思、去把握,他也就缺乏了納蘭的“高致”。而能入能出,看透變幻,這是納蘭痛苦的來源,也是他給我們留下寶貴精神遺產的原因。
經破落而言悲哀(如李煜、晏幾道、秦觀),令人一掬同情之淚。臨末世而賦悠閑(如周邦彥),會讓人對作者不齒,但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憂困的力量太大了,壓得作者只能逃避現實,從而使人為之嗟嘆。而像納蘭性德這樣處繁華寫寂滅的,極少,極難為人理解;一旦理解了,則惟黯然獨坐,與作者同領受那一份蒼涼而已!
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人。少年時落魄不羈,曾沿江西上,客游荊州。后來在太學讀書,因獻《汴京賦》得官。徽宗時他先后在議禮局、大晟府任官,為王朝制禮作樂。又獻詩蔡京,說他“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官禮樂中”。那正是北宋王朝臨近覆亡的前夕。
周邦彥早年曾經有過和柳永類似的生活經歷,詞也接受了他的影響。然而由于他的時代和后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詞,周詞的浪子氣息要淡些,而幫閑的意味更濃;內容單薄得多,而詞句更工麗,音律更嚴格,章法的變化也多些。
艷情與羈愁幾乎占了他的《清真詞》的全部內容,包括那些詠物或詠節令的詞在內。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個腐朽王朝里縱情聲色的士大夫們的胃口。由于內容的單薄與無聊,周邦彥就只能在藝術技巧上爭勝。他喜歡用代詞,如用“涼蟾”代月,“涼吹”代風,“翠葆”代竹等。喜歡運用古辭賦家的手法來練字琢句,如“梅風地溽,虹雨苔滋”(〈過秦樓〉)、“稚柳蘇晴,故溪歇雨”(〈西平樂〉)等。喜歡融化前人詩句入詞,如“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少年游〉《荊州作》),用韓屋《懶起》詩,“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還善于通過種種回憶、想象、聯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環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達的東西。這些手法本是魏晉以來“為文造情”的辭賦家的長技,周邦彥用來寫慢詞,把那些艷情內容妝飾得更華美。因此他的詞不僅受到當時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從南宋以來,在封建社會的士大夫階層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場。
周詞中較為可取的是少數表現羈旅行役、懷古傷今的作品,如〈蘭陵王〉、〈西河〉《金陵懷古》等。有些小詞寫景比較清疏明快,象下面這首〈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為了配合音律,周詞不僅講平仄,有時還嚴守四聲。在詞調的創制上,周邦彥也有他的貢獻,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就是他的創調。
和周邦彥同在大晟府供職的還有萬俟詠、晁端禮等。比之周邦彥,他們就在藝術上也更少可取。江西詩派與大晟詞人的同時出現,表示當時封建文人的兩個方面:前者表現他們的脫離現實去追求“文字之樂”的情趣;后者更表現他們的醉生夢死,在一座就要爆發的火山頂上尋歡作樂。
上一篇: 鄭文寶 | 下一篇: 朱敦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