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抨
基本解釋
抨擊,批評指責。 張篁溪 《蘇報案實錄》:“蓋 張園 開會羣眾對 王之春 借 法國 兵、借 法國 款事痛加擊抨,因之觸 王之春 之怒。”
成語(Idiom):擊抨(jī pēi)
發音(Pronunciation):jī p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猛烈抨擊、批評,毫不留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抨是一個動詞成語,由“擊”和“抨”兩個字組成。其中,“擊”意為打擊、攻擊,“抨”意為猛烈攻擊。擊抨的基本含義是指猛烈抨擊、批評,毫不留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抨多用于形容言辭或文章對某人或某事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抨擊。在辯論或爭論中,也可以使用擊抨來表示對對方觀點的強烈反駁和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后漢書·班超傳》。班超是東漢末年一位著名的將領和外交家,他在邊境地區征戰多年,收復了許多西域地區。班超性格豪爽直率,對于那些對國家有害的人或事,他總是毫不留情地批評和抨擊。后來人們就用“擊抨”來形容他的言辭和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抨是一個動詞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不負責任的行為進行了犀利的擊抨。
2. 這篇文章對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擊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抨的發音“jī pēi”與“激賠”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非常憤怒地對著對方大聲喊著“激賠!激賠!”這樣的場景,幫助記憶擊抨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新聞報道、社論和評論來了解擊抨的具體使用場景和技巧。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痛斥”、“猛烈批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業進行了嚴厲的擊抨,讓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2. 初中生:這篇文章對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擊抨,讓人們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3. 高中生:在辯論中,他對對方觀點進行了犀利的擊抨,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4. 大學生:在學術界,對學術論文進行嚴格的擊抨是促進學術進步的重要方式之一。